【本報訊】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召開平常會議,多位委員就剛開通的澳門大橋提出建議,冀加快推進跨區道路網的建設,優化路線設計,合理規劃新路線,並完善交通標識,實時監測澳門大橋開通後的交通模式及車流量的變化,將收集到的數據應用到實際道路情況中,以提升澳門大橋的分流作用。
副召集人吳鴻祺指出:澳門大橋開通後吸引大量市民嚐鮮體驗,然而自其開通1周以來,分流作用並不顯著,不少市民亦表示,大橋出入口及引橋指示不清晰;他晶,澳門大橋作為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的重要交通樞紐,對完善本澳整體交通網絡及新城A區未來發展十分關鍵,其交通規劃與指示的優化對於提升整體交通效率、緩解交通壓力、提高出行體驗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他建議加快推進A2橋、A3橋及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B匝道等跨區道路網的建設,逐步形成更為完善的跨區道路體系。且優化路線設計,合理規劃新路線,確保車流能夠均勻分布,將部分由友誼大橋通行的車輛引導至澳門大橋,以分散車流減少堵塞。並建議增設經澳門大橋的公交線路,研究調整延長現時的103X線路至路環及石排灣,方便市民和遊客快速到達各個目的地,在高峰時段和節假日期間,加密巴士和輕軌的班次,縮短等待時間,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效率。完善交通標識,優化大橋兩端出入口及周邊道路的提示牌,特別是新城A區內的道路指引,明確指示各條路線和目的地,為駕駛者提供清晰的導航資訊。
委員阮舒淇結合市民的意見反饋及親身體驗表示,使用澳門大橋往新城A區,北安圓形地及北安馬路是必經之路,但從北安圓形地匯入主車道時交通較為擠塞,加上該路段同時又是車輛前往友誼大橋的重要幹道,若交通規劃做得不足,則容易出現堵塞的情況。因此建議可在該路段實時監測澳門大橋開通後交通模式及車流量的變化,密切監察交通情況。長遠而言則需做好道路網的規劃,並就收集到的數據應用到實際道路情況中。
促清晰大橋電單車專道救援程序
與此同時,清晰電單車專道的救援程序,澳門大橋的兩條電單車專道居中,而大橋兩側設擋風屏障,相信設計可確保駕駛者在強風天氣下亦能安全駕駛。然而澳門大橋的電單車專道較西灣大橋狹窄,在專道內行車,駕駛者更需注意安全。同時,橋面上亦沒有缺口可離開電單車專道或汽車專道,若將來有意外發生,如何進入專道救援及救援流程尚待釐清,建議有關當局清晰救援程序並加強向市民宣傳,防範於未然。
委員廖冠芝認為,在開通初期,駕駛者對大橋配置尚有待了解,容易出現行錯專道或沒按規定駛入專道等輕微違反情況,希望先多以教導方式,讓駕駛者熟悉大橋後,過一段時間才執行嚴厲的檢控手段,同時持續加強打擊道路違規及提升公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減少發生意外而影響交通。另外,按照政府的未來規劃,澳門機場將在6至7年後完成擴建工程,以回應未來旅遊業迅速增長及航空客運量的變化,屆時或會加劇周邊道路的交通問題,望政府部門對該路段進行研究,完善道路設計及配置,以容納將來可能增加的車流及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