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就《關於支援連接澳門半島與橫琴新通道建設》提出建議。他認為,目前連接澳門與橫琴合作區的唯一直接通道是經氹仔島蓮花大橋和橫琴口岸,對於密切澳門半島與橫琴的交流互動具有一定阻礙,故建議建設橫琴金融島聯通澳門半島的新通道,並將口岸納入國家「十五五」口岸開放規劃。
劉藝良表示,根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橫琴被賦予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等4大核心使命,需要通過與橫琴的深度空間聯動,來解決澳門土地資源匱乏、產業結構單一等發展瓶頸問題。
澳門半島是澳門歷史最悠久、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也是澳門傳統的經濟中心,集中澳門一半以上的工商業主體和常住人口,是橫琴承接澳門產業外溢、服務澳門居民民生需求的重要一環。目前連接澳門與橫琴合作區的唯一直接通道是經氹仔島蓮花大橋和橫琴口岸,對於密切澳門半島與橫琴的交流互動具有一定阻礙,主要是:
一、地理分割導致民生經濟互動受阻
劉藝良指,當前,澳門半島居民前往橫琴需繞行氹仔再通過橫琴口岸通關,或者經拱北口岸、青茂口岸、大橋口岸通關後繞行珠海拱北灣仔區域,單程耗時較長,這遠高於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即澳門半島與橫琴之間的最短直線距離僅為約3公里。這種地理阻隔導致:
1.生活和產業融合度低,通勤成本較高
澳門半島居民難以便捷享受橫琴的資源,前往橫琴生活、就業的主觀能動性低。跨境上班族每日往返時間成本增加,制約人才流動。
2.經濟協同效應受限
澳門半島集中全澳80%的中小企業和傳統商貿設施(如大三巴新馬路商圈、內港碼頭、新口岸等),但與橫琴合作區缺乏直接通道,導致產業鏈銜接低效,澳門半島中小企業難以快速對接橫琴的資源;
此外,資源的錯配問題顯著,橫琴所擁有的空間與成本優勢未能充分惠及半島的傳統企業。消費聯動方面亦存在不足,橫琴的文旅產業與澳門半島豐富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在形成便捷互補動線上存在障礙。
3.交通網絡壓力不均衡
現有連接氹仔與橫琴的蓮花大橋承擔多數的跨境車流量,而澳門半島居民若前往橫琴需繞行氹仔或珠海拱北,加劇西灣大橋、友誼大橋等主幹道和拱北口岸、青茂口岸、大橋口岸及珠海拱北灣仔主幹道的交通壓力。根據橫琴邊檢站的統計資料,2024年全年經橫琴口岸出入境的客流數量超過2280萬人次,同比增長36%;車流量達到約240萬輛次,同比增長24%。其中,澳門單牌車通關數量超過158萬輛次,佔年度車流總量的66%,同比增長66%。
二、有關建議
綜上,劉藝良認為,琴澳一體化背景下,促進要素有效流動,亟待建設連接橫琴與澳門半島的一線口岸,故他懇請中央有關部門支持建設橫琴金融島聯通澳門半島的新通道,並支持將口岸納入國家「十五五」口岸開放規劃,支援採取與橫琴口岸相同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
他指,該專案建成意義重大,將填補合作區與澳門半島聯通空白。作為琴澳硬聯通的重要紐帶,將為兩地居民創造舒適便捷的跨境出行環境,方便澳門居民出行。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琴澳社會的深度融合,提升澳門居民對「琴澳一體化」的認同感;有助於推動半島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構建兩地「雙核」經濟走廊,並深化兩地文旅產業的合作與發展;有利於優化區域交通格局,分流現有跨境交通和通關壓力,完善多元的聯運體系,未來該通道還可與規劃中的澳門輕軌東線實現無縫對接,形成「半島輕軌-新通道-橫琴」的便捷交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