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世威倡提升的士網約功能增運力

159

  【本報訊】最新的500部8年期的士已陸續投入使用,春節假期,本澳多個口岸、旅遊景點附近的士站再度大排長龍;另一方面,民生區「打的難」的聲音依然不絕於耳。澳門營業汽車工商聯誼會理事長凌世威表示,新春期間澳門入境旅客近131萬人次,日均旅客創新高,導致「打的難」問題加劇。雖然新增500部的士,但問題未明顯改善,且只有1間公司提供車身電召號碼。他指出:全澳約有1800部的士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運載力下降四分之一,部分原因是的士,分布不均和交通擁堵。他建議利用車載機、「澳門出行」APP增加的士的網約功能,以提升服務質素,並建議利用公共停車場作為的士上落客區,以提升接載率。

  凌世威指出:新春期間澳門錄得入境總旅客近131萬人次,日均旅客屢創新高,大量旅客湧入澳門,「打的難」難以避免。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500部8年期的士已經全部投入使用,但平日「打的難」問題似乎也並未有明顯改善。最初招標、投標時,政府有要求10間公司的的士需要設有電召服務,惟實際情況是,10間的士公司只有1間公司的車身上印有用叫車的電話號碼,其他公司則未見有相關做法。他強調,「當時由公開競投轉為公司競投,直接改變咗的士生態,理論上是要有所改變,結果除咗車大咗,服務網絡都冇改變。」實際情況與合約要求和業界期待落差很大,冀政府責令有關公司按照合約要求,統一在車身上展示電召號碼,讓乘客有途徑叫車。

  他續稱,現時全澳共有約1800部的士,基本上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與10年前相比,每輛的士每日平均行駛公里數從500公里降至373公里,即的士的運載力下降四分之一。

  而運載量降低,一方面是的士分布不均,哪怕是非繁忙時間,的士司機更願意在更容易接載到乘客的口岸、博企的的士站排隊接客,不會專門進入民生區等客。另一方面,澳門的道路交通在繁忙時間交通擠塞嚴重,不少車輛都「塞在路上」,最終令的士行駛公里數降低。

  研公共停車場供的士上落客

  至於如何更好提升的士服務質素?凌世威認為,除了傳統的電召形式,應充分利用車載機、「一戶通」以及「澳門出行」APP,讓的士配備網約功能,便利政府監管的同時,乘客也能掌握到附近車輛的位置。往常的士接到電召訂單,最擔心到達後乘客已經搭乘其他交通工具離開,也導致部分司機不願意接電召訂單,若乘客叫車後能掌握到車輛的位置和狀況,可以增加乘客的信心,減少「跑單」情況,也能提升司機進入民生區接載電召訂單的意願。又冀增強跨部門合作,充分串聯有關資源,提升的士效率。

  另一方面,凌世威認為,民生區車多路窄,沒有合適的地方設置的士站,的士司機不知道在哪裏可以等乘客,乘客也不知道在哪裏可以更好打到的士。認為可利用澳門37個公共停車場作網約功能的士的上落客區,更便利乘客找車,也不會佔用路面、阻礙交通,從而增加乘客和司機信心,提升接載率,相信能有效緩解「打的難」問題。

  至於坊間多次呼籲的網約車,凌世威稱,網約車涉及不少的士行業以外的範疇,例如安全、跨境工作等潛在問題,要實現引入網約車,在澳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短期而言,若能進一步完善現時500部的士的網約功能服務質量,就可在政府監管下保障車輛運營的安全、合理、合法,若有需要可考慮因應實際數據及情況增發有網絡功能的的士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