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七屆立法會第三會期結束,立法議員何潤生、梁鴻細、顏奕恆昨上午在街總社區綜合服務大樓藝駿中心總結工作。會期內,諮詢及個案共收到1220個,類型以社會文化範疇、行政法務範疇及運輸工務範疇為主,分別佔46.06%、26.89%及18.28%,重點關注經濟復甦、人才發展、公共工程、公共交通、社會服務、教育發展6大方面的議題。
當中,在收到的社會文化範疇領域求助中,主要集中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3方面。何潤生提出6點建議,包括完善長者公寓配套,發展銀發產業,優化離島醫院配套,提升醫療服務質素,關注殘疾人支援及社會精神健康等,進一步推動社服教育領域發展,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
籲手機程式增樂齡科技至平安通
他促請完善長者公寓配套,加快發展銀髮產業。長者公寓開放申請後受到歡迎,申請人數超過首階段推出的單位數量。議員在聽取居民訴求後,建議政府安排全部首階段合資格申請者上樓,並均享受折扣優惠,獲得政府接納。面對人口老齡化加劇,建議後續以長者公寓為試點,及早研究分析社會意見及科學數據,圍繞長者衣食住行醫等需求,研究出台更多新措施,鼓勵社服團體、社服機構、學術單位全面參與銀髮產業發展。在議員推動下,政府即將推動手機應用程式用於參與計劃的長者活動步數是否出現異常,提供給首階段計劃長者使用。建議隨著長者公寓入住人數不斷增加,日後增加更多先進的樂齡科技設施,推廣活動步數監測至「平安通」使用群體。
離島醫院本月正式啟用,他建議優化離島醫院配套,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建議增強協和醫院的醫療量能,盡快增加及培訓相應人手,逐步分擔現時醫院急診科壓力,研究本澳醫療系統的互通,實現智慧醫療在澳門的發展。又建議結合居民年齡、醫療數據等,分階段研究調升醫療券金額。優化醫療服務,全面檢視衛生中心的位置分布,空間大小等,開展擴容、增建計劃,滿足居民長遠就醫需求,進一步提升非牟利醫療機構的分流作用和有關資助辦法,推動將外展醫療服務擴展至康復院舍、長者公寓等,提升居民就診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特教擴至高教加強愛國愛澳宣傳
何潤生並關注深化殘疾人士支援工作,多方面減輕照顧者壓力。他建議進一步推動聾人及聽障人士設立手語詞彙資料庫平台進展,並對全澳殘疾人士分布建立電子檔案,推動有特殊教育學生的生涯發展教育,高等院校開展足夠的合適課程、人手和資源,推動相關學生的平等學習機會延續至高等教育。並推動繼續加強社服資源投入,支援弱勢群體需要,優化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擴大發放對象範圍,做好照顧者政策相關頂層設計。
他又冀加強愛國愛澳宣傳推廣,推動本澳教育持續發展,建議與橫琴合作區聯合構建跨境愛國愛澳教育基地,並制訂各個不同教育階段的財政投入機制,簡化教育基金行政程序,資助學校聘請專人負責招投標工作,減少教師處理必要行政工作的時間。
何潤生促請政府推動社服智慧化進程,促請支援輔具服務發展,建議統一不同社團的線上服務,並成立基金鼓勵科創公司與本地社服機構合作,創造適合澳門地區使用的輔具或其他樂齡科技產品,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租借或試用創科產品。他又促請關注社會精神健康,健全青年健康發展,建議將精神及情緒健康的預防和教育工作納入正規課程,加強中老年及長者精神康復者的社區照顧支援服務,並建議政府與各界合作,多管齊下協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回應媒體提問時,何潤生表示,澳門正處於經濟發展復甦期及產業多元轉型期,將持續推動特區政府落實推進「1+4」發展,拓展非博彩元素及深化「旅遊+」,落實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推進合作區建設。同時推出措施振興社區經濟,及活化6大片區。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活化舊區經濟
展望下一會期工作,3位議員將持續推動特區政府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傳承弘揚愛國愛澳核心價值,增強居民的家國意識。尤其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等。
第二,推動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務實推進合作區建設。尤其拓展非博彩元素、深化「旅遊+」跨界融合發展、活化「6大片區」和舊區經濟等。
第三,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尤其加快電子政務的發展、推廣及完善各類法律法規、促進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等。
第四,建立健全的人才發展政策體系,增強澳門的綜合競爭力。尤其關注人才引進計劃、居民就業及職業培訓、4大產業的人才部署、行業的專業發展等。
第五,完善公交路網及優化公共工程,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尤其關注輕軌、的士、巴士、治水、道路工程、新城規劃及建設、跨海及跨區通道的建設進度等。
第六,關注老齡化及少子化趨勢,未雨綢繆研究應對措施。尤其關注長者公寓配套問題、銀髮產業發展、養老服務規劃、家庭友善政策等。
第七,推動社服教育領域的發展,加強弱勢群體權益保障。尤其視乎本澳財政狀況及經濟環境,調升養老金、敬老金、照顧者津貼,關注學校、教師及社會服務的專業發展,加大相關資源投入等。
他們指,將繼續盡責認真參政議政,努力支持及監督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針對社會關注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及建議,推動落實更多以人為本的政策措施,繼續為居民排憂解難,急居民之所急,積極同社會各界和廣大居民保持密切合作和溝通,迎難而上應對困難和挑戰,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更加繁榮的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