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繼2019年10月及2022年2月兩度放寬首次置業按揭成數後,本月5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透露政府有意再度放寬首置按揭。
相較澳門,香港現時首置按揭除沒有設定年齡限制外,其首置的按揭階梯層層漸進,設計較為合理。香港首置客購買1000萬元以下物業最高可獲90%按揭,1000至1200萬元為80%,1200萬至1371萬元為70%,1371萬至1600萬元為60%,1600萬至1920萬元最高可借貸960萬元(即1200萬元的80%,1920萬元以上則為50%)。
這種設計除了涵蓋更多價格區間外,還能有效避免像澳門799萬元借80%,801萬元借50%的尷尬問題,亦能讓換樓人士毋需支持過高首期,有效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之餘,亦能釋放更多中低價的住宅單位,提高上車盤的供應量,令市場更為健康。
今年1至4月本澳住宅物業成交量僅有1270宗,平均每月僅有300多宗,成交疏落,除了購買力流向經屋外,首期比例過高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發展公屋亦要兼顧私樓需求
澳門政府在去年年尾透露在2023年有計劃再次推出經屋申請,社屋申請亦走向恆常化,而夾屋相關法案亦有序開展中,對於中低收入人士的居住問題相信在未來數年可以得到解決。在解決中低收入人士居住需求後,對於持有私樓的人士亦需要有相應的政策作出扶持,才能顧及社會各個階層。
目前本澳住宅巿場,私樓佔比高達七成以上,超過一半以上澳門人居住在私樓,在現時按揭指引下較難進行換樓,而私樓持有人亦無法購買經屋,這成為眾多私樓持有者面對的問題。在公共房屋供應充裕,且法制漸趨向完善,有條件對按揭指引作出放寬,既可以分攤公共房屋的需求壓力,同時完善整個樓市的向上流動通道,令整體樓市得以健康發展。
私樓成交疏落影響大量生計
房地產業作為本澳重要經濟支柱之一,除了提供大量就業職位外,同時亦在拉動建築、物流等眾多行業。今年第一季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就業人數約為30,900人,佔總就業人口一成。
根據財政局最新數據所示,今年5月上半月僅有135宗成交,成交量不到疫情前一半,目前企業經營相當困難,有關從業員收入亦大減,大量家庭生計受影響。
因此,本會望政府站在完善樓市政策角度外,亦從就業方面作考量,適時放寬樓市政策,讓成交回復正常,令樓市得以健康穩定地發展。
澳門地產業經紀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