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從101X完善巴士路線規劃助力綠色出行

2062

  特區政府的交通規劃明確「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然而,作為主導的輕軌目前僅有氹仔線和接通澳門半島媽閣站的局限下,市民出行確實仍要以巴士作為最主要交通工具。事實上,多年來政府無論推出多少措施希望市民出行以公交優先,以筆者認知,市民多數是考慮到目的地較難泊車才採用公交出行,而非因為覺得澳門的巴士服務都不錯而決定採用公交。當然,對有興趣了解市民出行習慣與巴士服務的筆者來說,問題要問得比較深入,亦並非主觀認為巴士不到家門口就不好,或候車多等幾分鐘就認為巴士服務不正常。事實上,巴士路線規劃的確不可一成不變,亦不能過於紙上談兵,必須務實從應用層面著手。是次筆者擬從「希望調整101X路線」談起。

  筆者絕對認為,101X肯定是影響和牽涉澳門居民最多的頭5條路線之一,但凡需要前往港珠澳大橋邊檢大樓的話,不是以新口岸及離島為主的102X,就是牽涉本澳北區、新橋區以及中區的101X。一條需要服務區域如此廣闊、居民密集程度最高的巴士路線,筆者於下筆前的3個周末及周日的早、午和黃昏時段,打開巴士報站應用程式數一數,行走在此路線的車輛分別就只有5輛、8輛和7輛,屬多屬少筆者難作定斷,惟有體會到的是,於去年11月到本年1月期間,筆者都分別於早上9時多以及下午4時多乘坐101X前往大橋口岸,每次到達台山街市站時,巴士總很難再擠得上人,而筆者亦曾聽說有街坊認為,還是幾個人同坐一輛的士前往口岸比較方便。

  事實上,綜觀目前101X途經的站點,不難發現,第一,橫跨整個澳門半島的遊客主要活動範圍,如新馬路及南灣一帶;第二,途經人口最密集的北區;第三,路線規劃欠缺照顧賈伯樂、塔石和高士德一帶居民前往大橋口岸的需要。

  為此,筆者認為,交通事務局必須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對101X加以優化︰

  首先,站點方面,建議把路線分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沙梨頭北街/筷子基北灣或青洲開出,途經聖德蘭學校、台山街市及巴波沙大馬路站,然後前往大橋口岸,回程時則由口岸出發,經目前路線,到青洲嘉應花園站後前往青洲作為終點站。另一條線則由亞馬喇前地出發,途經新馬路、十六浦,如有條件則進入連勝/鏡湖、高士德的某些站點,然後到口岸。

  第二,營運方式,必須培養市民明白,這是前往口岸的快線巴士,不是讓市民去遊車河或買餸方便的,所以前往口岸路程建議「只上不下」。而口岸回程就「只下不上」。此舉一方面可培養居民合理運用資源,另一方面,前往口岸旅客不少有攜帶行李,如居民不斷上上落落,擁擠的車廂內只會造成更多混亂,但「只上不下」,可以鼓勵乘客填滿更多車內空間,反正大家下車都要在口岸,不用擔心出入。與此同時,「只上不下」,巴士公司亦容易統計何時需要加開特班車疏導乘客。

  現在可上可下的方式,就算加開特班車,由新馬路接載乘客,但結果可能到沙梨頭街市,不少買餸乘客下車,運作上難以更精準操作。

  第三,服務收費方面,其實參考香港及台灣等地,前往跨境口岸快線並非每日常用路線,亦非每個地方都會把殘疾及長者優惠納入這些專線或快線巴士。故此,筆者認為,對於持長者及殘疾卡人士,這些專線巴士可酌情收費,令社會整體要有意識,不同情況下,我們就該善用不同資源。

  如上文所說,現時巴士作為我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社會大眾以及政府所持概念和態度應該不斷完善,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畢竟,更完善的輕軌服務還要等待3年以上,而在這3年期間,從積極角度看,旅客及居民使用巴士的需求肯定有增無減,要改革居民乘搭超過22、30年的17路線、9A路線可能要面對很大壓力。然而,先由快線巴士著手,再逐步修正其他路線,清釋定義好A類、B類及C類路線巴士分別擔當的角色,巴士這項公交服務才會慢慢發揮更大作用。市民 梁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