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堂)不能忽視的暈厥(斷片)

254

  Hi,我是Dr.Adam Leong梁文健醫生,相信很多朋友感受過頭暈,但我們經常聽到的「暈厥」(俗話說:斷片),又是怎樣一回事呢?今日一齊探討一下!

  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許多容易引起昏厥的情況,例如不少人在變換姿勢、從蹲下到站立時就會感到一陣暈;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相當常見的情況。暈厥大多無傷大雅,避開環境因素、稍加休息即可,不過如果出現「不尋常」的情況就要特別留意,其可能會導致死亡。

  暈厥有別於喪失意識,是一種血液無法正常運送至腦部所引起的短暫性頭暈、暈眩、昏迷等狀態,原因主要可以分成體位性、心源性、腦血管性、神經源性4大類。

  暈厥的最常見病因是:強烈的情緒波動(如恐懼、疼痛或看到血)、咳嗽或者是大小便時用力、長時間站立、突然間起立、妊娠、使用某種藥物、特發性病因(即原因不能確定)。

  這些常見病因幾乎總會在患者站起時導致暈厥。而當患者摔倒後,由於流向大腦的血流量增加,患者的意識迅速恢復,儘管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可能不會完全恢復正常。有些患者感覺到疲乏或者筋疲力盡可持續數小時。這些病因如果不會造成患者跌倒受傷往往並非很嚴重。

  較為少見,但較嚴重有關於心臟的病因包括:心臟瓣膜疾病(主動脈瓣最為常見)、心率過快或過慢、血栓阻塞肺動脈(肺栓塞)、心臟病發作或其他心肌病症。

  心臟瓣膜疾病可以阻礙血液從心臟泵出。過快的心率可能會使心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注入血液,所以泵出的血液更少。過慢的心率可能導致泵出血液不足。肺部的血栓造成心臟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患有心臟病的人在心臟病發作時,很少會發生昏厥(老年人中更常見)。其他罕見的心肌疾病即心肌病可引起昏厥,特別是在運動時,通常是由異常的心臟節律所引起。

  昏厥患者中,某些症狀和特徵需要引起關注。包括:運動過程中出現昏厥、短時間內多次發作、無任何警示症狀或任何明顯觸發誘因而突然發生昏厥、發生昏厥之前或之後伴有可能的心臟疾病症狀,如胸痛、心悸或呼吸急促。

  老年人:昏厥導致明顯外傷。

  猝死家族史、運動過程中昏厥,或反覆發作的昏厥或癲癇發作的病因尚未查明暈厥,需要醫生來區分嚴重的病因和相對危害較小的病因。發生昏厥的人應該立就醫,尤其是伴有任何警示徵象者。

  暈厥常見4大類型,心源性有死亡可能

  體位性暈厥:體位性暈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主要出現在從蹲、坐、躺等姿勢變換成站立時發生。蹲、躺、坐等姿勢通常血液集中於下半身,起身變換姿勢較快時,血液便可能來不及量足的送回腦部,就有可能引起姿勢性低血壓,也就容易產生姿勢性昏厥的情況。建議可在變換姿勢時放緩速度,或先活動雙腳促進血液循環,而若出現昏厥時先坐下或躺平以避免危險。

  神經源性昏厥:神經源性昏厥指得就是常見因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暈厥,患者心臟、腦血管都沒有問題,但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神經調整的情況下影響到血壓,血流無法正常運送至腦部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也稱為神經調節反射性暈厥。神經性暈厥除了受到驚嚇等刺激,也包括上廁所、搬重物、過度緊繃、過度出力等,因此可在暈厥出現時觀察當下正在進行的動作,以釐清原因,一般避開這些因素即可。

  腦血管性暈厥:腦血管性暈厥相較於前兩者較少見一些,患者本身沒有心臟方面的問題,但頸動脈等通往腦部的重要血管或腦血出現阻塞、狹窄等不良情況,血液便也無法正常運送至腦部,如此一來也容易出現暈厥的情形。

  心源性暈厥:心源性暈厥算是其中較少見的,但危險性是其中最高的。就是心臟方面的問題,當心臟出現問題、血流無法正常運送時,身體各部位都有可能受到影響,而暈厥就是腦部受影響的反映,是最快也最明顯的,且也有可能失去意識。而也因為心臟問題所引起的心因性暈厥是健康的一大警訊,有死亡的風險。因此若有發現其他相關症狀懷疑可能是心源性昏暈厥者,應盡早檢查,以利排除疑慮或進一步治療。

  暈厥是否嚴重關鍵在症狀,合併胸痛等情況速就醫

  像是心因性的昏厥危險程度高,卻也有可能僅有出現數秒的昏厥,建議民眾在昏厥的當下留意是否有出現胸痛、胸悶、心悸等不適,若有這些情況在昏厥時也一起出現,很有可能就是心因性的昏厥,也就是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即便只是懷疑也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

  因此,呼籲各位朋友不能輕視暈厥的嚴重性,因為暈厥與猝死的差別只在於意識有無恢復而已。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必要時可諮詢相關專科建議,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