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堂)下肢浮腫原因解讀

217

  各位好朋友,大家好,我是Dr.AdamLeong梁文健醫生。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試過出現下肢浮腫,其實雙下肢水腫是指液體在腿部組織間隙異常積聚,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處理。

  一、常見成因

  1.心血管疾病

  心臟衰竭: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靜脈回流受阻、液體滯留。

  靜脈功能不全或深靜脈血栓(DVT):靜脈瓣膜功能受損或血栓形成,影響血液回流。

  2.腎臟疾病

  腎病症候群:大量蛋白尿導致低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液體外滲。

  慢性腎病:腎功能衰退,水分和鈉離子排泄障礙。

  3.肝臟疾病

  肝硬化:門脈高壓和低蛋白血症,導致下肢及腹腔積液(腹水)。

  4.內分泌或代謝異常

  甲狀腺功能低下:黏液性水腫(非凹陷性水腫)。

  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不足(如低白蛋白血症)。

  5.藥物副作用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如Amlodipine)、類固醇、荷爾蒙藥物等可能導致水腫。

  6.淋巴系統疾病

  淋巴水腫:淋巴管阻塞或手術(如癌症淋巴結切除)後,淋巴液回流受阻。

  7.其他原因

  長期久站或久坐、肥胖、妊娠、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等。

  二、處理方法

  需先明確病因,再針對性治療。以下為一般性處理步驟:

  1.初步評估與診斷

  病史詢問:水腫持續時間、對稱性(單側可能為DVT或感染)、伴隨症狀(如呼吸困難、黃疸、尿量減少)。

  身體檢查:按壓水腫部位是否凹陷、皮膚變化(發紅、潰瘍)、肝脾腫大等。

  檢查項目:

  血液檢查(肝腎功能、白蛋白、甲狀腺功能)。

  尿液檢查(蛋白尿)。

  影像學檢查(下肢靜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腹部超音波)。

  必要時進行D-dimer檢測排除深靜脈血栓。

  2.針對性治療

  心因性水腫:使用利尿劑(如Furosemide)、限鹽飲食、控制心臟衰竭。

  腎因性水腫:控制蛋白尿(如ACEI/ARB類藥物)、補充白蛋白、透析(嚴重腎衰竭時)。

  肝因性水腫:限鹽、利尿劑(Spironolactone+Furosemide)、處理肝硬化併發症。

  靜脈血栓或功能不全:抗凝血藥物(如Heparin、Warfarin)、彈性襪、抬高下肢。

  藥物性水腫:調整或停用相關藥物(需醫師評估)。

  淋巴水腫:物理治療(按摩、壓力繃帶)、預防感染。

  3.一般性措施

  抬高下肢:每天數次抬高腿部至心臟以上,促進回流。

  限制鹽分攝取:每日鈉攝入量低於2克。

  穿著彈性襪:改善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適度運動:避免久站久坐,促進肌肉收縮幫助血液循環。

  監測體重:每日記錄體重變化,評估水腫進展。

  4.藥物治療

  利尿劑:適用於心、肝、腎疾病引起的水腫,但需注意電解質失衡(如低血鉀)。

  白蛋白補充:針對低蛋白血症患者。

  抗凝血劑:用於深靜脈血栓患者。

  三、何時需就醫?

  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診:

  1.水腫突然加重或單側下肢腫脹伴疼痛(懷疑DVT)。

  2.合併呼吸困難、胸痛(可能為肺栓塞或心衰惡化)。

  3.皮膚發紅、發熱或潰瘍(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

  4.黃疸、腹水(肝病進展)。

  5.尿量明顯減少或血尿(急性腎損傷)。

  四、注意事項

  避免自行長期使用利尿劑:可能掩蓋潛在疾病或導致電解質紊亂。

  孕婦水腫:若合併高血壓或蛋白尿,需排除子癇前症。

  非凹陷性水腫:可能為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淋巴問題,需進一步檢查。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而並非相關專業醫學文獻,若水腫原因不明或常規處理無效,建議盡早至內科或相關專科就診,完善檢查以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