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講堂 之 陽後的點點滴滴 余惠鶯

169

  聖誕、元旦假期。很多親戚、朋友、同事都變了「無症狀的喜羊羊、有症狀且發熱的暖羊羊、乏力的懶羊羊或是未感染新冠的美羊羊。不論是那種羊,7天的時間過得很快,雖然印象難忘。今天,大家已收拾心情,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擼起袖子繼續加油幹!在此,祝大家在新的1年平安、健康、快樂!

  今天,我們仍在討論以下問題:是否放開得太快,大家有心理準備迎戰了嗎?又說90%沒有症狀,為何都會有一些不適的狀況?病毒是否產生新的變異株?為何很多患者轉陰後,仍然存在咳嗽、嗅覺味覺減退等症狀,這屬於後遺症嗎?農曆年後的長假期會二次感染嗎?

  根據眾多資料顯示,對於絕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來說,半年內人體內都會存在有效的免疫抗體,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極低,即便感染也不會出現嚴重症狀。感染康復後出現味覺、嗅覺減退的症狀。專家表示,醫學上所說的後遺症是指病情完全穩定3至6個月仍然存在的症狀。現在部分人存在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鼻塞、咳嗽、嗅覺、味覺減退等並不屬於後遺症的範疇,只能說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狀之一。

  這不是感冒和流感,幾乎人人都有症狀而且很重的現實衝擊各行各業,相信沒有人再輕視奧密克戎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狀主要有發熱、頭疼、咳嗽、咳痰、肌肉酸痛、喉嚨疼痛、疲勞乏力、畏寒畏冷、鼻塞流涕、關節疼痛、食欲減退、味覺、嗅覺減退或喪失、腹痛腹瀉、嘔吐等。

  在感染期間,免疫系統會抽取肌肉中的蛋白質,並把它們分解成氨基酸來製造新的蛋白質。因此,許多人會注意到在生病期間會消瘦,而且肌肉更無力。恢復期間,一定要補充蛋白質。免疫系統在活躍和應對病原體時需要大量能量。身體的免疫反應涉及許多工作,因此,即使生病時胃口不好,也要爭取多吃像燕麥、麵包、麵食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同時還要吃高能量、高蛋白食品,例如,全脂優酪乳、雞蛋、堅果等幫助身體恢復。

  對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藥不如囤「好身體」。調整好身體狀態,注意休息,適量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營養的攝入,保持良好的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順利度過感染過程的最重要因素。

  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食物和飲料在幫助新冠患者康復過程中也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和罹患任何感染一樣,身體需要比平時更多的能量和液體以及額外的蛋白質來修復細胞和組織。但新冠在許多方面又與其他感染不同,因此,有沒有理想的後新冠飲食計劃來幫助更快、更好重返健康呢?蛋白質,以及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尤其重要。(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