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我們的精神導師 庾詩敏(新華學校 高三C班)

247

  千年前古人追求聖賢之道,而於老子來說,他的道則是道法自然。千百年間,日月更新,人們不斷地從中汲取著向善的精髓,延續至今。

  在當今社會,街道車水馬龍,人聲嘈雜,物質生活看上去蒸蒸日上,可是人們總是以「無往不利」的判別思想去處事。對他們而言,物質上是富足了,可精神上卻如貧瘠的土地般乾涸。因為他們的人生觀是凌亂不堪的,早已在物慾中遭受侵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而這個惡環的驅動源便是各種「欲望」、「利益」。我們何不靜下心來,於靜謐深處感受先人之靈,與聖賢為友。聆聽那絲竹管弦空靈之音去感悟自然的法則,沏杯清茶淡化心中的浮躁。此時沒有人世的喧囂,我們處於自我至深的境界,這裏沒有名利爭奪,沒有奉承言語,沒有高談論闊。因此順從自然,然則天人合一,使我們領悟真我。所以我們需靜下心來感受身邊的事物。

  「靜心」能使其「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能夠使我們不受外物所干擾,不為名利場上的糾紛而失分寸,不因進退去留而阻撓內心思考;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於我們現在而言,靜心方可使工作暢通無阻,當我們的內心達到一定的「靜」狀時,才能以謙虛謹慎和不驕不躁作為自身的行事規範和作風,進而使我們在社會、生活、工作上實事求是,守其品質。就好比在老子的《道德經》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它的意思是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聲音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味覺遲鈍,縱情狩獵使人心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心不軌。老子的這段話旨在告誡人們要節制欲望,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明,不要被外界的物質誘惑所迷惑,從而失去內心的安寧和道德準則。

  老子以道法自然為核心,因此有了「無為」的觀點,「無為」一詞,最易望文生義,無為並不是不作為的意思,而是說尊重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去妄自干涉就是不妄為。對我來說,無為它是順應自然而生,並不是亂去干涉,順應的是自然法則和自身發展規律。「無為」這一思想對我的啟發是要寬容待人,尊重每個人的不同,不要妄加指責和評判。這一亦可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道,它是無聲無形的,它無處不在,而我們不只要用眼睛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存在,領悟它的真諦,用淳樸的內心去叩響悟道之門。我們需要保持自然的心境、隨和的態度去處事,這樣不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讓我們修身養性,達到最佳的狀態去感受「道」的氣息。

  古人追求的聖賢之道,他修養的不止是自己的心性,修的更是淡泊處世的智慧。並沒有我們所看到的那麼容易,需要人們不斷的去探索,去實踐。而《道德經》一書,它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間人們對自然規律探索的序幕。讓我們用平常心去看待人生的種種際遇,學習並理解其中的精髓。指引我們做到致虛守靜,昇華心靈,的確是我們人生的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