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華民族素有「溫良恭儉讓」美德,才可以憑藉辭讓、謙讓來成就民族品性,展現出來祥和的待人接物風氣;也只有在整體具備這份優良傳統,並凝聚成文化、文明的民族個性,才能以「和」、「大同」來作為精神價值,參與到人際國際關係中去,不會在國際交往中說一套、做一套,更不會打著「和平」旗號,卻行殺戮、掠奪勾當反而以「紳士」自居。
因而,觀乎近現代世界演變,儘管我們國家民族在參與「全球化」交往中,曾經因為生產力、科技落後而遭列強霸凌,令到國家民族瀕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更因而在積弱積貧中幾近難以翻身,幸得一代代賢人哲者覺醒,爭相推動國家民族圖強,但,最重要一點是我們的圖強不以武稱稱霸,不會霸凌他人,更不會走西方列強的殺戮、侵略、殖民道路。
中華民族覺醒,是檢視自身何以落後來作出補救、完善,來以自己的實力披荊斬棘,在強化國力、民族實力上,參與全球競爭,總是秉持先輩「和」、「大同」精神,來創建適合時代潮流,又契合國家民族「溫良恭儉讓」美德的發展大道,國人稱之為「王道」,展現一以貫之的民族獨立自主自強發展形態,處處展現出民族個性,才會在世人看來是「中國智慧」、「中國模式」。
於是,連貫起來我們國家民族的生生不息發展,當然,在歷史長河中會有興衰,會有更替,但是,應自強保家衛國,便絕不低頭,展現民族勇武不可欺的剛陽一面;當需要共建共享的時候,又展現出來柔化一面,可以包容、融和,匯流百川而不侵害他人。
這,便成就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時代、不同「位置」,會有不同的「面貌」,剛柔並濟,可以是百煉鋼,也可以是繞指柔,給人總是在追求共建共贏共富共享中,以謙讓來展現大國、大者風範,卻絕非西方那一套強者必霸,以霸權來掠奪利益,來打壓競爭對手,將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果忽視了中華民族這一特色個性,如果無視中華民族總是謙讓處世待人,便難以體會「中國智慧」怎樣指導一代代國人在世界風雲變幻中,以自己認定的精神價值來前行,來匯聚一切可以匯聚的力量,做好「和」、「大同」的「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形成了「中國模式」的中華傳統文化文明,在短短40年間總秉持獨立自主自強堅持的原則,邁向世界舞台中央,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能凝心聚力,以中華傳統美德,獨立自主自強來在國際交往中結伴不結盟,都能成就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件,給世界有現實樣本可供借鑑,卻強調不應照搬實施,只能按每個國家的國情來構建自己發展模式,締造世界祥和格局,讓人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