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與整體 樂 仁

433

  當中華「系統」開出了對「人」的要求,那麼,顯而易見,「人」是「整體」的時候,要維繫「和」才能體現整體一如「天地」運行生息;「人」是「個體」的時候,要以「和」成就「整體」的運行、存在,於是,個體的「人」要以自身的「完善」出發,便要修身。儒家看修身,是自律,是體現包容、融和,開出了「和、大同、祥和、仁愛」,更啟迪出「四端心」來作為「人」的檢視標準,層層外擴,從個體、到家庭、到社會國家、到「天下」的「整體」,莫不有一條「不易」之路、「不易」定律,為此形成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體現個體「人」的「入世」事工,展現個人的功能作用。

  道家對「人」的要求,儘管似乎很簡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是愈簡單的闡釋,便是從最少的「可說」中要人們去理解、參悟無窮的「不可說」,於是,「人」在「整體」和「個體」中,道家要求「人」要遵從「地」──即「坤」的厚德載物「準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中,又提到「君子」,也是「人」個體的存在。當然,儒、道對「君子」的意涵有別,但是,作為「人」,無論是「整體」,又或「個體」,用「君子」來表述,便容易讓人們領會,其實中華「系統」對「人」是有要求的,是要從「基準」外擴,且其實儒道兩者有很好的互補空間。

  於是,不管是儒、道,又或後來進入中華「系統」的佛學,都重視個人修身,只是大家的表述各異。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學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究竟涅槃,儘管「版本」、「進路」不同,可是,除了互補、互相成就,又體現自身「個性」,很微妙地展示了,原來都從「個體」及「整體」展現「和」的存在,體現「天地」、「天地」「道」。

  當中華「系統」汲納了這些「整體」、「天地」的版本,展現「和」的存在、精神價值,足見,這套「系統」有多優秀,能夠將三套「版本」盡收其中,真真正正體現了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和」的精神價值。中華民族,正正受益於這套「系統」的指導、訓誨,得益於前人的感悟來代代相傳,革故開新,儘管經歷風雲、磨難,卻維繫精神價值不墜,展現了炎黃子孫、中華文化文明博大精深的妙處,也必然透過「個體」、「整體」,接棒交棒,傳揚後世。

  說到底,中華「系統」對「人」有要求,離不開個體的自律、修身,不管從儒、道、佛切入,甚至「新儒家」將儒釋道融會貫通,都是直指人心,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工」,才會有「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之說,來達到終極「和」展現「天地」的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