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現代文化的變遷,資訊科技的發達及全球化的進程,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備受各界關注的公共問題。近年,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政府相繼制訂了有關兒童及青少年性教育各種政策或指引;實施性教育的機構及專家學者也漸漸增多,而有關兒童及青少年性教育的學術研究也日漸細緻與深入。
性是與生俱來,是人類生命與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生物學的角度看,性決定了人的性別,影響著人的身體結構與生理功能;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性影響著人的性格特徵、情緒狀況,以及行為發展;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性影響著人的社會地位、角色與分工。可見性與人類的成長息息相關,因此,人們對性的認識也就是對自己的認識,對周圍人的認識。
根據2024年第一季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總結簡報資料顯示:「強姦」共14宗,比2023年與2019年同期分別增加5宗及4宗,上升55.6%及40%;「對兒童的性侵犯」共4宗,比2023年同期減少6宗,下降60%,但比2019年同期增加2宗,上升百分之一百;以上的資訊其實與性教育有一定關係。無可否認,近年性騷擾、性侵害事件雖然是少數。但要避免發生,與性教育息息相關。
說起學校之性教育,有時還停留在「避教」或「教錯」的階段。例如將「性教育」窄化成「性健康教育」,只關注身體器官、青春期生長發育等問題,而避談情感教育、多元性別、性行為等議題。在本澳,性教育雖然沒有以獨立科目向學生講授,而是以價值觀教育為主軸,串連不同科目、全方位學習活動等,以跨課程方式推行。教青局透過更新指引、提供教師培訓,支援學校通過不同科目、跨課程價值觀教育和全方位學習活動等,加強學生從小對性教育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發展慎思明辨能力,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協助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及實踐適切行為,同時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2018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等機構公布新版《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將全面性教育定義為: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CSE)是一個基於課程,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的意義的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使兒童和年輕人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從而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全面性教育培養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幫助兒童和年輕人學會思考他們的選擇如何影響自身和他人的福祉,並終其一生懂得維護自身權益。在本澳開展性教育時,以上的內容可參考。
在學校向學生強調性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培育青少年成為健全和富有責任感的人。因而我們需要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鼓勵各級別的學生學習性知識、培育應有的態度、建立價值觀、掌握各種技巧,去應付性方面的情緒,學會與人溝通、建立關係、培養自尊和對自我的概念,以及在明白後果的情況下知所抉擇。要有效推行性教育,除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社會氛圍、網絡文化等對青少年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實在有賴家長、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傳媒,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協力,共同帶出正面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