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健促會的兄弟姊妹聚會時,在閒談期間大家把主題聚焦到澳門平均壽命。根據澳門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女性平均壽命為86歲,男性則是80.3歲,男女平均壽命達83.1歲,較1999年的77.9歲顯著提升。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統計顯示,香港女性平均壽命為88.17歲,為全球第一。第二位是日本(88.09歲),第三位是澳門。而香港男性平均壽命則為82.38歲,位列全球第二高。第一位是瑞士(82.42歲),第三位是冰島(82.15歲)。這一現象反映澳門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生活品質與和諧社會等方面的顯著成就。
而澳門女性為何比男性有更長的預期壽命,當晚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結合眾多文獻資料,綜合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生物學因素:生物學層面的差異是性別影響壽命的基礎。女性擁有兩條X染色體,而男性則擁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研究表明,X染色體攜帶更多與長壽相關的基因,這可能為女性提供某種生物學上的優勢。生理結構差異:女性的生理結構與男性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壽命。例如,女性的新陳代謝相對較慢,身體消耗能量較少,器官老化速度也相對較慢。此外,女性每月的月經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可能對身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激素水平: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有助於調節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臟病、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這些疾病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因此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可能是女性長壽的一個優勢。
二、社會經濟因素:澳門作為全球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其良好的經濟條件為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然而,性別在社會經濟地位上的差異也可能影響壽命。澳門政府目前每年為長者發放敬老金、每月退休金、每年現金分享款項,以及非強制性央積金計劃每年發放。若以這些數字為基礎進行計算,除了當局提供的免費或低成本醫療服務和交通補貼外,澳門政府每月向每位合資格長者提供約6200元補助。以上的福利,能幫助長者解決部分在經濟上養老的問題。
三、生活方式與健康行為:生活方式是影響壽命的關鍵因素之一。女性在飲食、運動及健康管理方面往往表現出更為積極的態度。澳門女性普遍注重飲食均衡、參與群體活動及定期體檢,這些健康行為有助於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相比之下,男性可能更傾向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過度及缺乏運動等,這些行為增加患病風險,縮短壽命。情緒調節能力:女性在面對壓力時,更傾向於通過傾訴、哭泣等方式釋放情緒,具有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女性比男性長壽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生物學因素、生活方式、社會環境和心理健康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女性的壽命。因此,無論男女,我們努力追求生命的數量時,更應追求生命的質量。
余惠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