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甲狀腺日(International Thyroid Awareness Day, ITAD)由國際甲狀腺聯盟(Thyroid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TFI)於2008年發起,並定於每年5月25日舉行。此紀念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球公眾對甲狀腺疾病的認識,促進早期診斷與治療,並減少因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的健康問題。
甲狀腺是一個位於頸部的蝴蝶形腺體,負責分泌甲狀腺激素(如T3、T4),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體溫、心跳、能量水平等重要生理功能。當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可能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甚至引發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疾病。然而,由於症狀常被誤認為疲勞、壓力或衰老,許多患者未能及時就醫,延誤治療。
甲狀腺疾病可分為以下幾類: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病因主要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常見原因包括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炎。症狀有心跳加快、心悸,體重下降但食慾增加,手抖、焦慮、易怒、怕熱、多汗、眼睛突出(格雷夫斯眼病)。
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病因主要是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常見於橋本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碘缺乏或甲狀腺手術後。症狀有疲勞、嗜睡、體重增加、代謝緩慢、怕冷、皮膚乾燥、記憶力減退、抑鬱、便秘。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s)病因有甲狀腺組織異常增生,可能為良性(如囊腫)或惡性(甲狀腺癌),症狀是頸部腫塊,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若壓逼周圍組織),大多數無症狀,需超音波檢查確認。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其病因與輻射暴露、遺傳因素(如家族史)有關,症狀有頸部硬塊,淋巴結腫大,聲音持續沙啞。
雖然部分甲狀腺疾病(如遺傳因素)無法完全預防,但可透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確保足夠的碘攝取,碘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關鍵元素,缺乏可能導致甲狀腺腫(大脖子病)。建議食物加碘鹽、海帶、魚類、乳製品。注意過量攝取碘也可能引發甲亢,需適量。避免輻射暴露,長期接觸輻射(如X光、核污染)可能增加甲狀腺癌風險,必要時應做好防護。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高風險人群(如有家族史、女性、40歲以上)應定期檢測TSH、T3、T4水平。自我檢查,觸摸頸部是否有腫塊,若發現異常應就醫。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硒、鋅(如堅果、全穀類),有助甲狀腺功能。規律運動,維持新陳代謝平衡。壓力管理,長期壓力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增加甲狀腺疾病風險。甲狀腺疾病影響全球數億人,但許多人因缺乏認知而延誤就醫。國際甲狀腺日提醒我們關注甲狀腺健康,透過定期檢查、均衡飲食、避免輻射等方式降低風險。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獲得適當治療,維持健康生活。余惠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