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1日被聯合國定為「世界唐氏綜合症日」,為何定在21日?因為唐氏綜合症患者特有的21號染色體三體現象。2025年全球主題定為「平等共融,全人發展」(Equity and Inclusion for Holistic Development),強調從醫學、教育到社會的全方位支持。唐氏綜合症(Down Syndrome)是因第21號染色體多出一條(三體症)導致的先天性疾病,它是全球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患者具有典型面部特徵(如眼距寬、鼻樑扁平)、智力障礙(平均智商約50)及多系統健康問題(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新生兒唐氏綜合症發病率約為1/800至1/1000,每年新增約30萬例。發達國家因高齡產婦比例上升(35歲以上孕婦風險提高至1/350),發病率呈增長趨勢。澳門作為高齡生育比例較高的地區(35歲以上產婦佔28%),唐氏綜合症預防與早期干預成為公共衛生重點。95%的病例源自生殖細胞分裂時的染色體不分離,與母親年齡顯著相關:20歲孕婦風險:1/1500,35歲孕婦風險:1/350,45歲孕婦風險:1/30。其餘5%為染色體易位型或嵌合型,可能與輻射、化學物質暴露等環境因素相關。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能透過無創產前DNA檢測嬰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但現時本澳僅為在早孕期篩查中結果異常或35歲以上高齡孕婦提供免費無創產前DNA檢測或羊膜穿刺,市面上無創產前DNA檢測收費貴,基層家庭難以負擔。故此,特區政府應考慮逐步擴大本地孕婦的免費無創產前DNA檢測適用範圍,從而完善本澳產前檢查服務,更有效減低和預防遺傳性疾病,減少後續的社會照顧成本。全球歧視現狀,國際唐氏綜合症聯盟(Down Syndrome International)調查顯示,72%患者曾遭遇校園霸凌;僅34%國家立法保障融合教育;發展中國家患者就業率不足10%。澳門的共融實踐,教育平權,2024年《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修訂,要求普通學校按比例接收特殊學生。澳門現有12所融合教育學校,配備特教教師與課程調適。在經濟援助上也給予支持。
做好三級預防是十分重要,一級預防:降低風險,推廣適齡生育觀念,完善高齡產婦遺傳諮詢。避免孕期接觸致畸物質(如酒精、輻射)。二級預防:產前篩查與診斷,無創DNA檢測(NIPT)。三級預防:出生後早期干預,澳門「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提供0至6歲發展遲緩兒童康復服務,語言治療、職能訓練介入率100%。
2025年主題「平等共融 全人發展」呼應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各國:強化早期篩查體系:推廣低成本NIPT技術至發展中國家;完善法律保障:將反歧視條款納入更多國家憲法;創新社會服務:發展「家庭─社區─專業機構」三位一體支援模式。澳門可借鑑新加坡「生命全程支援藍圖」,將唐氏綜合症服務延伸至安老、臨終關懷領域,真正實現「全人發展」承諾。
唐氏綜合症患者是多元化社會的自然組成部分。通過科學預防、反歧視政策與家庭《賦能》,我們不僅能減輕疾病負擔,更能構建一個真正包容的文明社會。正如2025年世界唐氏綜合症日口號:「不同的基因,相同的權利」─惟有平等共融,方能成就人類共同的尊嚴與價值。
余惠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