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開始,受惠於電子消費計劃啟動,讓居民能夠減低生活壓力,加上端午節內地小黃金周,假期首日,澳門便迎來3.3萬人次旅客,市面暢旺,共同提振居民信心,抗疫與發展經濟,在周邊地區疫情緩和下,澳門還是看到希望。
誠然,僅有希望還不足以謀劃長遠,尤其澳門特區正值發展轉型期,過去粗放型發展,以至給人信心滿滿博彩業這個龍頭「不會倒下」的願景,在長達兩年多疫情衝擊下,且因應特區政府修法規範博彩業經營運作,納入可持續健康發展大形勢,無論未來對博彩中介人的規範經營,以及對衛星賭場的「轉型」監管,可以說,在疊加效應推動下,澳門社會對未來博彩業發展,不是說沒有信心,但,也可以如社會普遍認為,博彩業過去的「風光」一去不返。為此,如何從希冀中謀劃發展,行穩致遠,與時俱進,正是當下整體社會需要慎思,把握好澳門定位,配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建設澳門特區目標。
為此,我們看到,針對旅遊業復甦,社會上普羅市民、商舖,對旅客多來固然欣喜,只是,議員則質詢政府有甚麼策略復甦旅遊業,以至在拓展客源方面下工夫?而導遊業界,則因應疫情行業受到重大打擊,除帶津培訓、澳人食住遊,怎樣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在困難時期增強競爭力,譬如:當局推出食住遊「學生研學篇」,導遊團體便針對世遺景點舉辦專業培訓,增加導賞知識,為帶學生團做好準備。可見,只有將願景化作實際行動,按社會、經濟發展的轉變來推出應對措施,才足以在自強不息中,化解日益急遽轉變的內外環境,善用澳門特區資源和優勢,讓澳門真正得以可持續發展。
澳門特區當年開放博彩經營權,是希望以博彩業作為龍頭,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與此同時,引入和加大投資建設新的綜合娛樂服務設施,促成會展、零售、酒店、餐飲、休閒旅遊娛樂等業發展。20多年下來,澳門建成一大批高端酒店、綜合娛樂設施、會展場館,大大增強吸引和接待旅客的能力,這些基建,今後怎樣配合「龍頭」博彩業轉型發展,儘管過去的「風光」不再,然而,也用不著悲觀以為博彩業「玩完」。畢竟,澳門特區是國家中唯一可以開賭的地方,只是,今後博彩業怎樣納入正軌經營,重新按照當年開放市場的初心來營運,作為吸引旅客的一項「服務」,以及在依法營運中,杜絕以往多種可能形成不法行為的漏洞,真正以博彩業帶動非博彩元素發展,才是廣大居民需要認清的現實。
不妨重溫立法會主席高開賢5月30日在全體會議上所言,「大家應更多思考如何令澳門真正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3者如何做好聯繫;如何做好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概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不獨是澳門特區五年發展規劃的定位,而且,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明言助力澳門特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精神,為此,不能只為博彩業轉型、健康發展便無視澳門發展定位「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才是我們長治久安的出路,才能藉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因而,我們認為,只有認清在疫情與世界百年大變局疊加下致令澳門經濟斷崖下滑,才是對我們的「當頭棒喝」,讓大家清醒過來,再不能以過去內地客來澳「瘋賭」的「好景」,讓國家「內出血」的旺景來營造澳門長期繁榮。也只有看清形勢,才能站高看遠,為澳門建設「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怎樣發揮它的功能帶動非博彩元素發展,其實可以「改轅易轍」,為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為澳門與時俱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找到更多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