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疫情重挫各行各業,首個百億經援今日發放,對部分人而言成為「及時雨」,然而要走出經濟困境,還得自力更生,畢竟政府的援助十分有限。此時,第二個百億經援方向就成為後續關注焦點。上周,行政長官賀一誠列席立法會答問會時強調,「第二個百億元」普惠措施只是針對澳門居民,不會惠及外僱。「有身份證都有」,言簡意賅,亦一錘定音。惟怎麼派,如何派,當局亦是「急就章」,先拋出方案框架再聽意見落實內容,予人感覺做事欠缺章法。
受疫情牽連,僱員、企業和商戶,長者、家庭主婦和其他弱勢群體都受到影響,就算薪酬未減的公務人員也遭受著物價上升,銀行加息在即、有家庭的另一半或面對失業等壓力,政府的確有需要進一步擴大抗疫資助的範疇,措施要更到位,有效地「保就業,促經濟」。誠然,要普及民生和推動經濟,只有電子消費計劃一途,但電子消費推出多輪,效果能否達到所預期的「槓桿效應」?一來金額著實不大,二來使用時間長,8000元用於日常開銷,兩三個月已經花光,怎樣拉動社區經濟活力,為中小企注入活水,考驗政府智慧。兩次百億經援,有效紓緩民困和提振市場的抗疫信心,但澳門嚴重依賴內地旅客消費,就算目前疫情恢復穩定,仍需慎防疫情反撲,可以預料今年的經濟景氣未必會好,博彩收益也肯定不能「上千億」,政府赤字財政大抵定局。
香港早前宣布將隔離時長縮短至「3+4」,而澳門則為「7+3」,惟這樣怎與內地接軌,內地旅客是否敢來,更沒有人能說定「3+4」便可以吸引外地旅客。談到寬關,珠澳寬關,不代表澳門到內地任何地方都不用隔離,故旅遊業何時才可以復甦還要一定時間,惟暑假接近尾聲,旅客已定下了旅遊目的地,故現時只能盼望中秋節吸引廣東省旅客,以及十一國慶9日假期吸引外省外客。
特區政府需加強與內地溝通放寬通關和簽註,至於旅遊推廣工作,也得積極加強,首要工作是刺激旅客消費及延長留澳時間,以目前中低檔酒店的日租低至300元來看,留澳成本不高,惟有甚麼可以吸引旅客願意花更多時間留澳,才是重點!當局曾經說過今年下半年「月月有盛事」,7月因疫情已經泡湯,本月也未有盛事出台,9、10兩個月至今仍看不出哪來盛事,為此,當局宜向社會說明,以便及早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