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巿民之言)應對開放疫情無章法無部署顯混亂

262

   前(20)日新增96例新冠病毒確診患者入住衛生局的隔離治療設施,以目前日均近百宗重症個案來看,推算一般陽性個案日均有數千人,由於突然採取「開放」態度,特區政府明顯沒有備案,一如我們過去所說,過去3年的防疫、抗

疫工作都是見步行步、急就章,如「6.18」那一波疫情,也是在社會、傳媒多番促請下,當局始利用「澳門模式」的相對靜止管理,才有效抗擊疫情。今次的「開放」政策下,由於當局舉措欠佳,市面一片混亂,居民也只能自救。

  其一、當局按目前每天新增的感染人數約百人來估算,認為本澳目前醫療隔離設施,約6600張病床使用率約6%,屬於健康水平,只是自欺欺人,忽略了在家隔離的居民,他們同樣有著發燒和骨痛等症狀,只是沒有被安排在隔離設施而已。

  其二、市面上居民忙於搶藥,甚至出現搶購電解質飲品和糖份飲品,另一邊廂,居民亦在搶購快測和口罩,不少藥房不是大排長龍,就是缺貨,當局派發的抗疫包,用不了多少日,才出現居民自救的狀況。

  其三、「開放」已逾1周,當局還在「會協商如何落實限購防疫物資」,明顯是懶政,也承認了部分如退燒藥等短期仍會緊缺,政府會盡量保障供價正常。然而,怎樣保障供價正常?沒有再詳細說明,當局在非常時期,仍然放任必須藥物由市場定價,不是「以民為本」。

  其四、社會批評人口密集區分的社區門診不足,近70萬人口竟只有14個社區門診,而在「開放」初期就地點改來換去,理由竟是除了要顧及居民「就腳」,亦不想對周邊居民造成太大影響,社區門診只是因應需求而增加,再一次展現當局見步行步的施政作風。

  當局估計感染人數仍持續上升,預料尚有1至2個星期出現疫情高峰,惟我們看到當局的懶政作為,恐怕未能應付屆時出現的醫療壓力,甚至是更多人感染可能影響社會運作,惟當局只是呼籲居民居家隔離,以及到社區門診就醫,就再沒有更多應對之法。

  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說「最艱難的日子正在過去」,惟這個「最艱難的日子有多長?他亦沒有說法,這個「最後一里路」要走多久,我們相信特區政府也沒有水晶球預知未來,只是做好提前部署,施政用心為民,這是有擔當的政府應有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