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保持就業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會議指出:支持市場主體穩崗,將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擴大到受疫情影響的所有困難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拓展就業崗位,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等。
可見,在疫情下,加大穩崗促就業是基本國策,惟本澳經濟欠佳,復甦無期,就算旅遊局和經科局全力出招「谷客」,「五 一」假期也因為內地疫情反覆,各地政府鼓勵居民留在當地過節,難有期待,現在只能把目光放到暑假檔期,惟所有都是未知之數。
港珠澳大橋通車、建設大灣區等利好消息,過去社會只覺得旅客只升不跌,更有官員預測旅客可以升到每年6000萬人次,令人嘩然。今次疫情同時令人警覺投身博彩業不是必然選擇,「花無百日紅」,惟澳門始終行業不多,發展其他就業空間的可能性不大。在新科技帶動下,出現新式崗位「外賣員」,但,總不能讓畢業生都投入外賣行業,也不是長久之法。
除居民的就業問題,中小企的經營也要受到關注,疫情前,中小企一直受到人力資源不足、租金上升、成本加重等問題困擾,疫情以來,情況依舊。有見銀行與團體下月推出社區消費活動,以提振社會消費信心,為商戶拓客引流,我們大表支持,只是這種消費活動,希望不會誘發加價或加租,否則會成為推高通脹和租金的推手了。
活動消費區域為媽閣、大三巴和水坑尾等地,為期3個月,約1000間商戶參與。澳門中銀資深業務總監楊志光稱,將提供電子消費券結合商戶的優惠,並以線上互動的電子營銷方式,帶動本地消費者和內地遊客二次或多次消費,促進社區消費良性循環,未來亦將與離島區和北區等商會推出更多具區域特色的社區消費活動。中小企不單需要資金方面的支持,銀行將聯合專注數字營銷的合作夥伴,為中小企科技賦能,將現代營銷例如互動式遊戲和直播電商等方式帶予中小企,協助他們接觸更多消費客群。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澳門始終僅70萬人口,10萬左右的外僱集中在內地消費,而外籍僱員也有特定的光顧店舖,這樣下來,數字營銷還是針對居民,惟基數不足,還得靠旅客支持,在科技進步,各大平台都有介紹澳門的旅遊資訊,要取得資訊已不是難事。只是疫下旅客數量大減,消費有限,怎樣令中小企的產品和服務,先輸出到琴澳深合區、大灣區以至內地、「一帶一路」市場,這是涉及關稅的另一個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