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未見經濟紅利新街坊難引澳人居住

664

  橫琴粵澳深合區措施實施1周年,我們本來上周撰文評論便了事,怎料本周相關報道鋪天蓋地,表面看似很有進展,惟細看全文皆未見實際工作端得出來,我們上周文章最關注的,就是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的開售條件和時間,當局說了明年會開展銷售工作,時間是有了,惟目前已是2022年9月,都更公司只表示「正與相關部門研究及制訂住宅單位的購買資格及銷售程序」,不足1年時間仍是說不出細節,令關注的市民乾著急。

  政府介紹不論教育或醫療衛生方面,會按澳門居民習慣的生活模式,相信新街坊項目落成後,將形成可容納 1.2萬至1.5萬人的大型生活社區。可以想像,屆時逾萬人有往返琴澳出行需求,除非他們在橫琴生活工作不用每天往還澳門,否則光是交通出行便是一大難題。當局僅有計劃把澳門的公共交通延伸至深合區,初步先開放的士,再擴展至巴士,更何況,目前琴澳之間有一個口岸,乘搭的士巴士,乘客要不要下車過關受檢?倘不用,隨身行李又如何查驗?以當局「一線開放,二線管住」來看,未來往來琴澳可能不用查看個人攜帶物品,另一面看,橫琴口岸「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會如何跟上「一線」「二線」?

  還有,早前公布「橫琴號」跨境通勤巴士增開4條免費高校專線,原來內地生租住橫琴十分普遍,怎樣防止有人利用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用作出租,變成投資盈利,違背「澳門新街坊」改善澳人居住環境,便利澳人生活工作的目標?這也得留意,但這樣又會引發橫琴建造「澳門特區經屋」的疑慮,一切有待當局提供更多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的資訊,才可供社會討論。

  對於當局稱「相信新街坊落成後,對深合區人口穩定起到重要作用。」間接承認橫琴目前人口不足,無法支持經濟發展。問題來了,沒有澳門人口,那為甚麼吸引不到珠海以至全國人口到當地?或許橫琴仍處建設初階,未能取得實質經濟收益,自然未能引入人群。倘有經濟紅利,其實不用鼓勵措施也會吸引很多人自願到橫琴「淘金」。

  新街坊項目鼓勵澳人購買,而這些由澳門來的人口,不外到橫琴創業或就業,若大多數人都以就業為方向的話,橫琴會否提供接近澳門的薪酬水平?倘僅與珠海薪酬水平看齊,但官員又指橫琴物價會與澳門相若,這樣算下來便難以生活。針對這個「澳門新街坊」項目,社會有意見認為用作橫琴「長者公寓」比較可行,他們既不用通勤上班上學,又不用在當地就業,似乎可以解決澳門老齡人口增加的問題。至此,我們大膽建議,不妨考慮橫琴口岸僅限制內地居民進入澳門,澳人澳車則可自由進出橫琴;而橫琴「二線」通道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才是限制貨物、澳人澳車進出內地的「關口」,屆時橫琴粵澳深合區才可以真正趨同澳門,善用「一國兩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