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新一輪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的競投工作,預計在明年1月1日起讓新的承批公司按照新的博彩法營運,我們相信可以令澳門社會經濟發展踏上新台階。回顧新《博彩法》的修法工作,即使在新一波疫情肆虐下,立法會依然「開工」,千呼萬喚新《博彩法》 終獲立法會細則性通過,相關內容引來不少評論月旦,我們相信新法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但怎樣落實,如何開展競投工作等,還待觀察特區政府的施政智慧。
疫情突然襲澳,有投資銀行指澳門的中場業績要在2024年才回復正常水平,回顧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指旅客數量在2023年才回復正常水平,距今短短半年時間,要度過疫情,旅客數量回升以至回復經濟水平,2023年看來是艱巨的任務,至於投行指的2024年,今天來看兩年後的事,沒有人有「水晶球」 能夠打包票,只知這兩三年來,澳門的經濟受到很大壓力,在經濟結構未優化前,還是直接掛鈎內地客量,「大起大落」。
博彩業一直是澳門賴以維生的經濟命脈。過去,博彩業以粗放式增長,衍生不少社會問題以至政治問題。當新《博彩法》生效後,不會再有「轉批給」,而博彩中介、賭廳存款等都有明文規定,我們大表支持,相信這樣才有助博彩業穩健有序發展。
博企取得澳門的社會資源營運,固然也要履行社會責任,最重要是提升居民就業保障及促進向上流動等。回顧過去多年,不少博企都增加僱員的「職銜」,幾乎每個僱員都是「主任」、「經理」,惟易變相「無兵司令」,「職銜」上的流動,可薪酬沒有同步「向上流動」提升,成為個別博企所指85%本地僱員擔任管理層的「偽數據」。
除居民就業,博企未來還要加大對非博彩元素的投入,眼下有博企把水上設施、餐飲算為非博彩元素,可是博企之間的同質性太高,看不出休閒體驗,亦應該錯位發展。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昨日明言,20多年來本澳博彩業發展規模擴大多倍,但非博彩方面不盡如人意,且局限於度假村的餐飲項目等,他希望和要求透過這次賭牌公開競投改變這種狀況,非博彩元素增量不應單是餐飲,我們亦希望博企的非博彩元素可以圍繞會展、娛樂表演、體育活動和文化產業等各方面開拓出多元化發展新空間。有見2025全運會澳門將舉辦6至7個項目,這方面或可看作契機。
疫情前,澳門的博彩市場仍以內地和香港為主,雖有部分東北亞、東南亞或中東國家旅客訪澳,惟比例不高,新法下博企吸引國際客源可以豁免一定稅額,惟怎樣計算,怎樣推動旅客結構多元化,政府仍未有說明,只說合同會有量化指標。待疫情穩定後,應當吸引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居民來澳旅遊,而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也要端出休閒設施吸引旅客。
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博企可以先投放資源支援僱員的家庭需要,創造友善的工作環境,減輕員工照顧家庭的負擔,更好投身工作,才足以加強員工的歸屬感;長遠則可以與社會團體合作開辦社會服務,體現博企取諸澳門用諸澳門,更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澳門致力產業結構轉型,相信在一定時間內會為澳門經濟帶來挑戰,所謂「有危亦有機」,澳門當下具備優厚的旅遊博彩基建,在做好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同時,要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鞏固澳門旅遊博彩產業,另一方面做好新四大產業,實現琴澳一體,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