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慎思相對靜止結束後部署細節

557

  澳門今波疫情至今仍維持每日雙位數個案增加,以70萬人口為基數,與香港日增兩千至三千宗來看,澳門仍處較好狀況,只是要達致社會面清零,似乎今輪「相對靜止狀態」還待觀察疫情發展,下周怎麼走,當局仍未公布,以目前每日雙位數的陽性個案來看,倘本周後期未見明顯降幅,我們建議進一步收緊可流動人員的數量,以及大量增加核酸採樣站,繼續實行1星期,這樣才有機會看到曙光。

  縱使當局從善如流,在海洋花園及花城區增加流動核酸採樣車,惟仍是杯水車薪,要減少居民外出構成風險,還得增加流動核檢車及採樣人員,達到居民幾近「落街」就做到核酸採樣。當中,以路環石排灣有兩公私大型屋苑,僅有1個核檢站及1個關愛站看,要知道關愛站非人人可去,區內兩三萬人僅得一兩個核檢站,導致有居民只好駕車前往其他站點採樣,變相無奈被逼出行。當局或可以解釋,是流動核檢車輛不足,還是核酸採樣人員不足?倘增加20部流動核檢車,再採取類似內地的小區上門檢測方式,相信可以大大減少居民出門的壓力。

  談起出門,當局星期六宣布在7月11日起實行「相對靜止狀態」,由警方發出特許工作證,惟安排乘搭巴士措施卻由交通事務局負責,致使周日的發證工作出現混亂。我們再三強調,今波疫情早在6月18日發生,但為何工作予人感到見步行步,以及涉跨部門工作就難以順暢運作?

  至於首天有市民前往醫院求診,由於被拒上巴士,經傳媒在記者會上反映,才公布可出示紙本或電子資料憑條,以至隨後公布可聯絡仁伯爵綜合醫院登記,由院方發出急診求診短訊憑證以便乘搭巴士,凡此足見相應措施儘管照顧市民所需,卻未有在預案計劃內,有邊做邊改的試驗之嫌。

  當下首要任務必然是先撲滅奧密克戎(Omicron)BA.5.1病毒,惟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促請當局須前瞻做好協調部署,切勿臨急抱佛腳。疫情以來,跨部門合作抗疫已兩年多,還存在磨合問題,足見在澳門要做好跨部門合作難度!

   社會面清零是實施「相對靜止狀態」的目標,居民也不想社會再為疫情付出更大代價,希望盡快重過正常生活。我們明白今次奧密克戎(Omicron)BA.5.1病毒異常兇猛,「澳門模式」抗疫史無前例,當局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惟任何新事物出現,可憑既有經驗、決策作前瞻應對,動態調整,便能減少亂象。「相對靜止」實施時間過半,我們希望當局做好之後的預案和部署,凡事預則立,配合全民支持,相信一定可以度過今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