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昨日進入社會相對靜止第一天,從各種圖片短片、社會資訊反饋中,市面真的進入「冷清」狀態,除了購物時段街上見三三兩兩人影,在執法部門出動下,固定支柱、流動車輛廣播提醒人們非必要不出門,可以說初步達致政府推出措施的目標,展現廣大市民以行動配合抗疫,全城「以靜制動」,有利堵截病毒傳播途徑。
當然,任何事都有例外,正如昨在政府防疫記者會上,警方反映在街上先後向市民發出超過900個勸喻,據悉有人遛狗,有人除下囗罩吸煙,似乎情況「嚴重」。但是,我們不妨想想,全澳人囗68萬計,在必要保持維生狀態下,當局發出6.3萬多張「特許工作證」供有需要人員乘搭巴士,但,至昨日下午3時,只有9300人次乘搭,較上周同期下跌九成;而警方公布發出900多個勸喻,也只是人囗數的鳳毛麟角,足證絕大多數居民響應政府號召宅家,以行動投身抗疫大潮。
還有,社會「相對靜止」在本澳首創,執行上難免遇上局部或個案問題,正如昨在防疫記者會上,傳媒反映市民就醫乘搭巴士、外籍傭工未能取得藍卡等問題,經行政當局相關部門研判,已在現場回應,又或之後透過新聞稿有較清晰處理方法,從以人為本,也體現公共行政、公共事務在「相對靜止」社會狀況中,並非「一刀切」剎停整體社會運行,而是具針對性,確保「維生、必要、緊急」下社會最低限度運行,不排除回應市民上述三大宗旨體現「動」的一面。
我們相信,經過昨天1天真正「演習」,今天起,社會「相對靜止」 狀況運行起來會更順暢,配合餘下的6天3輪全民核檢,令社會都可以有效運行「維生不斷,抗疫不息」,遇上個案,都能從社會反饋中,讓政府以人為本處理,優化措施,達致市民不濫用「必要、緊急」,政府也不迴避問題,照顧到維生支援和各種特殊情況。
從這次「相對靜止」社會運行中,澳門人創設了適合本澳實況、可操作,也體現以人為本的「社會封控」模式,正如全民核檢,後來配以抗原自測的「排查」模式,構成澳門特區防控疫情創新手段,相信,只要澳人同心協力,便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也沒有打不贏的抗疫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