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輕軌連通澳氹新時代要有新發展視野

550

  輕軌媽閣站上周五(12月8日)通車,標誌著輕軌氹仔線延伸至澳門半島,為澳氹跨海交通樹立新時代里程碑。市民和遊客經過3天嘗新、「打卡」,今天,輕軌系統、媽閣站迎來正常工作天,對澳門居民通勤,對旅客出行而言,可以作為一個指標,檢驗集體軌道大運力交通能否吸引人們作為澳氹間出行的選擇,且發揮輕軌功能作用,形成市民出行習慣。

  無疑,輕軌氹仔線延伸至澳門半島,目前只有媽閣站作為起始和終點站,未能有效形成澳門半島軌道網路,故而,除了服務媽閣、下環區乘客可以更便捷連線氹仔沿線區域,便得靠巴士轉乘連線半島其他區份,以至關口,出行上總有一定程度轉折;加上輕軌收費系統的局限,以及未提供與巴士票價轉乘優惠,能夠吸引多少市民選擇輕軌通勤,可說備受考驗。

  只是,輕軌大運力、綠色出行和準時的優勢,料必有一定吸引力,加上在未來1年橫琴、石排灣線通車,以至東線相繼營運,構建起來連通口岸網絡和跨境銜接,輕軌必然具備通勤優勢,這亦是社會希望特區銳意大力發展輕軌,且從速研究西線建設的可行性,架設澳門半島環形網絡和澳氹大環形網絡疊加的便捷出行網線,提升輕軌服務能力,才能彰顯「軌道引領、公交優先」的陸路交通規劃效益。

  媽閣站通車,我們希望並非只是一個「打卡」熱潮的興衰,而是要讓市民明瞭輕軌的服務功能,漸漸形成出行習慣。為此,輕軌公司、政府更應聆聽社會意見,從速完善票務支付系統,加入與巴士轉乘享受票價優惠,盡快加大誘因吸引居民使用輕軌和與巴士聯乘,甚至輕軌公司不妨「讓利」,從營運中撥出資源投入轉乘優惠,力爭擴大乘客量。

  概因,全球軌道交通運輸沒有一處地方可以單憑運輸營收達至收支平衡,必是「賠本」生意!只是,軌道交通的「收益」、「效益」,在於便捷通勤,加大人流流動以及聚集和疏散能力,創設沿線區域的社會營商環境,擴大商機,這些都是「無形收益」,難以用票費收入來計算「盈虧」。還有,輕軌也可以從商業元素、廣告以至開拓周邊服務來增加商業效益,降低開支成本,這,便有賴輕軌公司、政府做好各種籌謀。

  不妨看看廣州地鐵體育中心站地下商業區的建設,可提供未來澳門輕軌東線地下商業元素不錯的借鑑經驗,補助澳門北區口岸區域商業氛圍不足,也能創設有利的營商環境、夜經濟,助力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

  當輕軌媽閣站通車,澳門特區的發展便進入新時代,有賴官商民以新時代、新視野看待澳門半島、氹仔、路氹和路環的「一體化」連線發展。

  正如,過去澳路氹僅有海上客運連線,憑藉第一條澳氹大橋通車,帶動氹仔、路環發展,又反饋澳門半島,足見只有從新視野看待輕軌連通澳氹,以至明年可以銜接橫琴,實現與內地軌道交通銜接,我們相信,澳門特區未來10年的發展,目下正是騰飛的起始點。不論澳門特區本身,以至澳琴「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生活圈,經已提供人們實實在在的「網路」、「人流」連通建設,有待人們善用這些公共建設和公共資源,推進個人和澳門特區以「中國速度」配合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