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跨境區商會舉行雙慶晚會暨第七屆理監事就職典禮。商會表示,跨工區如今已吸引眾多珠澳中小微企業進駐,產業涵蓋物流、新興高端科技和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
珠澳跨境工業區作為國家首個跨境工業區,早於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展現「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初衷是為承接澳門傳統紡織製造業轉移,即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取消對澳門所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跨境工業區更是《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落實地,使(CEPA)經濟政策效果得到深化與落實。
18年後,即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同樣都是國家在「一國兩制」下支持澳門的舉措。由於目前橫琴合作區的政策,較跨境工業區更多更大,相較下跨境工業區的政策未能與發展同步,園區逐漸轉型至商貿生意,但未有配套政策跟上,導致園區目前未見突破的狀況,甚至成了「雞肋」。例如自2022年5月,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通關時間由24小時通關調整為每日早上7時至晚上12時,並僅向園區工作人員開放,非園區工作人員不能經該口岸通關,無疑因此大大窒礙跨工區的人流物流。
其中,因應澳門製衣等工業已經北移,就算園區政策配合製衣業,但市場經濟下,珠海人力資本等成本同步上揚,園區內的工業大都北移或西移,導致現時園區內已經沒有任何工業,澳門企業都以商業為主,故特區政府應與內地磋商,把跨境工業區納入合作區管轄同時享受合作區所有優惠政策,例如保留跨境工業區24小時通關、澳門單牌車准入園區等。
同時,要注意的是,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早前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下屬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廣東橫琴澳門國際機場物流有限公司,並於今年完成前置貨站多項關鍵協議的簽署。
合資公司上月競得橫琴合作區1幅6.6萬平方米的物流用地,用作建設澳門國際機場橫琴前置貨站,可見這個橫琴前置貨站,有可能把跨境工業區一部分物流生意「拉走」。
既然特區政府一直期望促進澳門經濟實現適度多元發展,助力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何不推出更多利好政策促進珠澳跨境工業區升級轉型,以珠澳跨境工業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兩條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