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調整思維加強執行力民防腦手一體

460

  大型颱風演習「水晶魚2022」上周六舉行,測試本澳民防體系運作、協調,針對預演項目,查找不足,予以完善。「水晶魚」演習,是2017年超級強颱風「天鴿」蹂躪本澳後,全社會痛定思痛,重新檢視本澳民防體系,制訂重大災害應變預案,完善救災避險和疏散撤離機制以後,每年藉以從政府、機構、民間社團、市民聯動演練,強化各項部署的一項「實戰」預演,為澳門特區應對不可預知災害,強化軟硬件建設,尤以加強危機意識,從仿真操練中提升應急能力和執行水平。

  保安司司長、民防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在「水晶魚2022」演習結束後作初步總結,表示整個演習過程順利,希望民防架構成員檢視和完善演習中發現的不足,在3個工作天內提交報告。我們相信,有了「天鴿」前車之鑑,全社會都會提高預防災害意識,且從每年演習中,一方面加強操練,而且,還會按照社會、社區實際情況加強各種防範建設,未雨綢繆,才能以防萬一,一旦真正面對危機來襲,能夠有條不紊按照應急抗險程序施行對策,將生命財產損失降至最低。

  顯然,自從「天鴿」以後,社會對抗禦颱風、風暴潮來襲做好了預案,能夠應對自然災害風險;可是,毋庸諱言,「災害」層出不窮,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便給全球人們帶來生命的重大威脅考驗。為此,除了「水晶魚」演習要對應颱風、風暴潮災害,還得兼顧病毒應變的預案,怎樣在抗疫、避險的同時,遵循防疫指引以免病毒在人群聚集場所有可乘之機,便是「水晶魚」演習所需兼顧的部分。

  當然,面對政務電子化、資訊科技社會,不管是民防行動、防疫抗疫,再難以離開訊息即時廣泛傳播問題,政府怎樣在瞬間將相關資訊廣泛傳播給廣大居民,面對資訊發布問題,是擺在社會上不容掉以輕心的節點。只有預見訊息傳播可能出現的各環節問題、危機,才能及早作好部署、堵塞漏洞。正如,今次演習期間,民防架構成員澳廣視提出社會大規模停電,會影響當局的訊息發布,便值得政府審視。何況,「天鴿」期間因停電、水廠受浸影響了向居民供電供水,以至一度出現電訊中斷,這些都應該作為演習預案提出來的應對檢視手段,甚至要提出日常社會基礎建設日程,各種水電訊息運行需有應急和後備預案,以防萬一。

  由此亦衍生,每當民防行動啟動時,社會服務設施、避險設施、醫療系統、電子政務系統能否正常運作,以及在「後備系統」的保障下可以防禦主運行系統「失靈」,以便做好緊急應對補救工作。一切,都有賴各方面具備風險意識,防微杜漸,才能令澳門特區這個現代化城市有足夠能力抗禦緊急災害來襲,至低限度,具備保障能力爭取到自我防護的有效時間來化解危機,最大程度上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將損失降至最低。這,便有賴從各項演習中掌握實際操練的成效、不足,以至參與演練各方的協調能力、熟習應對水平,加強政府、機構、社團和居民的聯動效力,確保民防行動「腦手一體」,達致預期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