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護理學院日前啟動創校百周年慶祝活動,藉五四青年節和國際護士節,向大三大四學生授帽授章,激勵學員珍惜青春年華,牢記護理專業初心,在專業道路上實現人生價值和專業職志,服務群眾,貢獻國家和澳門。
鏡湖護理學院立足澳門百年,一個世紀滄桑,見證澳門城市發展,也見證澳門醫療體系、護理專業與時俱進。從「護校」提升教學水平到護理學院學位課程,在澳門和世界護理專業、專科發展進程中,百年如彈指間,可是,不管是院校,又或澳門醫療體系,說「十年人事幾番新」,那麼,「十個」十年人事,培養一代代護理人才,正如院長尹一橋所言,貫徹南丁格爾和學院「從人到仁」的精神,需要年輕一代加入行列,增加新血,且必須對護理專業有強烈的使命擔當和責任感,才能維護護士價值,造福社會大眾。
回看3年疫情,醫護人員捨死忘生投身抗疫第一線,在我國各地抗疫前線、後援,莫不湧現一個個動人故事。護理人員除需擁有過硬本領,也要有強大心理素質來應對不可知的病毒襲擊和各種突發狀況,而且,還需具備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尊的服務熱忱。為此,疫情自始至終,醫療護理人員都博得群眾廣泛敬仰,讚譽有加。
儘管今天疫情告一段落,日前,世衛公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自從國家將新冠病毒列作「乙類乙管」,也促使全國,包括澳門特區立即回復社會正常運作,數月以來,本澳社會經濟漸漸復甦,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旅客絡繹不絕,有近50萬人次,可見,疫情儼然過去。惟是,據衛生局公布,其實本澳近期每日感染新冠病毒維持約20多宗,當局公布,本月5日有3例確診新冠肺炎病毒患者要入住隔離治療設施,可見,當前本澳確診病例有回升趨勢,市民應予以高度重視,不容掉以輕心。這亦啟示,醫護人員在「疫後」還需繃緊嚴防抗疫那根弦,展現專業才能,守護社會。
由是,令人想到,本澳醫護人員經歷3年疫情,不管在人手上、專業上,能否趕上本澳醫療服務需求?尤以離島醫院啟用在即,社會普遍催促政府加快醫護人員培訓,應配備新醫院啟用所需人手,尤以專科人員培訓到位,更應快馬加鞭。因為,按2020年數據,本澳有2500多名護士,每千人口對應3.8名護士,人手相對缺乏。加上,隨著科技、醫療技術發展,乃至本澳人口老齡化,護理專業人員怎樣配合數字化、人工智慧結合護理服務,協同「大健康」產業發展,滿足醫療服務需求;且護理人員不斷提升學術水平和服務質素,有賴年輕人投身其中,以仁心來衝破工作中遇上的挑戰、打擊,不屈不撓,確立專業價值和人生價值,才能薪火相傳南丁格爾精神。
甘於奉獻,給予服務對象幸福安寧,契合今年國際護士節主題「我們的護士,我們的未來」,惟有一代代護理人員承傳,才能推動護理專業與時俱進。
澳門雖小,但,有人的地方,就有賴醫護人員無私奉獻,救死扶傷,展現專業精神和生命價值。鏡湖護理學院百年,立德樹人,桃李滿門,站在新時代里程碑上,未來,還需要更多年輕新血加入,壯大本澳護理隊伍,透過個人實踐理想,擴大專業力量,服務廣大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