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現金分享計劃因設定須在去年(2024年)留澳滿183日的條件限制,昨日起為初步未符合資格居民提出聲請首日,早上便有居民到5個政府服務中心辦理手續。據行政當局發放消息顯示,首日共錄得4900宗聲請申請,其中透過「一戶通」辦理有約3720宗,而線下親臨服務櫃枱則有1180宗,當中以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最多。當局指已立即加開所有備用櫃枱提供服務,整體過程大致暢順。
現金分享計劃自2008年起施行至今,初衷是應對當年高通脹高物價,助力居民紓解生活壓力。經過16年「派錢」,居民對政府每年分享經濟發展紅利有所期待。事實上,現金分享已成為弱勢群體家庭紓解生活壓力的「救命錢」,因而,儘管經歷疫情政府收入出現財赤,也依然「派錢」與廣大居民共度難關。
由此可見,當早前政府宣告2025現金分享計劃設定留澳時限的條件限制,社會普遍認同「應用當用」的施政理念,也認同當局設定8類理由視為居澳。但是,因應澳門居民,尤以弱勢群體各種狀況,且與內地聯繫緊密,從而初步未能切合居澳期限的居民,如在內地工作,又或因身體健康要到內地就醫生活,這批居民對現金分享更有逼切需求,才會出現首日提出聲請,便吸引4900人辦理手續,甚至黑沙環服務中心作為最近關口的機構,有最多人前往。
我們欣賞行政當局以民為本施政,看到黑沙環中心出現人流,馬上加開櫃枱做好服務。與此同時,我們希望當局對提出聲請的個案梳理情況,統計共同點較大的因素做好對策,完善機制,有針對性地施策,以免「擾民」。
正如,設想若提出聲請的申請人大多居住鄰近澳門的珠海、中山等地,是否可以透過出入境的跨部門「數據聯通」,確認他們居於內地,免除申請人出示居於內地的證明文件,達致便民目的?
我們相信,基於澳門與灣區內地城市「融合」,不管是現金分享,又或央積金盈餘分配設定居澳條件,當居民提出等同居澳聲請,行政當局應以最便捷方式,讓他們免於奔波和繁瑣出示文件自證而產生憂慮,當局可以透過科技手段做好相應確認手續,才能在線上、線下達至「一步申請」的便民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