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珍惜兜底共享共富澳門小而富小而美

533

  國慶節7天假期,本澳錄得18.2萬人次旅客,內地旅客佔16.3萬人次,日均2.6萬人次,單日最高峰是10月1日3.7萬多人次。旅客多來,本澳熱門景點、商業區人氣大旺,旅遊零售及周邊行業生意明顯上升,刺激了相關商界經營信心,希望接下來的假期都能夠引來旅客活水,激活經濟邁上復甦大道。

  然而,當長假期剛結束,內地多個地區傳出疫情消息,甚而導致澳門部分跨境師生要留在居住地不能回澳上課,曾經到過相關地區的居民,更要接受相應防疫管控,讓人「抹一把汗」國慶黃金周沒有因疫情致營商「泡湯」的同時,也為著在疫情常態化下加強澳門內地聯防聯控,乃至得以順利營商,澳門要做好一切防禦工作,也要做好各種預案和操練,還包括經濟民生「兜底」準備,才不至遇事大亂方寸。

  自從國家公布「送大禮」措施,澳門特區明晰可以於本月底或下月初恢復赴澳電子簽註和4省1市團體旅遊,以及特區政府「第二個百億元」推出普惠的8000元生活補貼後,社會看到前景和支援措施,居民情緒得以安定,加上國慶節假期旅客多來的旺景重現,澳門人具備信心,可以在多種措施形成組合拳中,促成「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紓困力度;何況,適逢10月是發放3個月養老金月份,政府日前公布本月20日發放9000元敬老金、9000元普通殘疾津貼和1.8萬元特別殘疾津貼,加上月底可以使用8000元生活補貼,可見,形成兜底力度紓解弱勢群體在疫情衝擊下的生活。

  而且,為紓緩「單親、殘疾及長期病患」三類弱勢家庭生活壓力,社工局繼續推行「社會融和計劃」,合資格家庭可在本月再獲發一次性生活津貼,從1人家庭的2650元,至8人或以上家庭的10,100元。凡此種種,可見本澳在社會福利政策上具備相應「兜底」機制,將弱勢群體「保底」,免於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又或社會遽變危難下有被遺棄感受和打擊,展現澳門小社會人情味濃厚、守望相助一面,從社會發展中,照顧到「短板」一群。

  澳門特區經過近23年建設發展,經歷多翻起跌,幸運地在「一國兩制」國策維護、在國家確保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下,過去我們積累了一定「財富」,建設了相應建設和配套。當然,這些不能說「完美」,但是,經過近3年疫情打擊,也讓廣大居民看到,正是過去榮景時期的「積穀防饑」和不斷建設各種軟硬件,澳門不斷完善人文關懷、社會福利、醫療、教育等保障軟硬件,在簡單低稅制地區,受到疫情持續衝擊下,澳門仍然得以保持兜底紓困能力,做好各種預案迎接疫情常態化下經濟復甦部署。當中,正得益於社會共識必須在民生福利上「兜底」,令到「短板」這一塊在榮景中依然得以保障生活水平,醫療社福照護、接受教育提升水平,才能體現繁榮社會的共同富裕、共享社會發展紅利。

  憑藉澳門居民一向的愛國愛澳、建設家園熱忱,無論是榮景,又或是困乏時期;無論是疫情衝擊、全民抗疫下的全民核檢、相對靜止狀態,政府、社團和廣大居民都能在照顧弱勢所需上,不斷補足短板的不足,不斷兜底照顧未能跟上發展步伐的群體,正如即將發放的「生活補貼」,政府相關部門和社團開會,做好溝通,關顧長者和有需要人士取得補貼、使用的需求,這些,盡顯本澳構建起來人文社會、公民社會善治、祥和氛圍,值得大家珍惜、弘揚,才能真正踐行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共同富裕的小而富、小而美澳門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