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步行區辦活動未算活化舊區

315

  政府將於下月底試行福隆新街步行區。然而,今次由社文司和文化局主導,但最關鍵的旅遊局和推動社區經濟的經科局都缺位,反而僅執行封街工作的治安警察局也列席新聞發布會。設立這個步行區離不開兩大目標:一是吸引旅客,二是盤活社區經濟,惟兩個主事部門缺位,可見在澳門,只要涉及跨司和跨部門的工作,便不會協作和支持,袖手旁觀,不聞不問,又怎能把工作做好?

  談回這個「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居民和商戶大都不會反對,只是重蹈「新馬路任我行」覆轍,只見利用舊區做布景板,惟沒有呈現該區獨特文化,藉機會完善交通及修復殘危樓宇,步行區範圍兩側共有102幢建築物,惟都是私人物業,完全沒有室內公共展示空間,只有「持續關注和支援福隆新街建築物維護保養和外牆修復」,當局用回「套路」,舉辦藝文表演、藝術裝置、美化裝飾等活動,計劃用這些舊酒新瓶措施來矇混過去。

  參考外地的「老街」,都是用整個片區來規劃,反觀「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只有福隆新街是主軸,其餘周邊街道還是破破舊舊,也欠缺特色,未有1個整體的規劃,現在倒像把福隆新街周邊道路順手拈來,足見當局眼中的活化舊區,不過是封街和辦辦活動罷了。由文化局來談「串聯核心旅遊區,創造休閒文旅體驗」根本不是其職能,這種說法只是搶政績的表現。

  特區政府藉去年博彩經營批給公開競投的契機,聯動博彩企業參與加強11個範疇非博彩計劃發展,運用企業商業經驗帶動歷史片區活化工作。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亦表示已經收到6家博企活化舊區的計劃,這次的確有博企參與其中,有可能是他所提及的其中1個項目。其時,我們還擔心博企要負責整個舊區當中1個片區的活化工作,原來只是辦辦活動的話,又無傷大雅。

  當局認定大型企業利用商業經驗舉辦活動可以引導氛圍,那麼是否反證政府舉辦的活動就是失敗?像「關前薈」、「悠路環」、「悠氹仔」都帶動不了商戶,那麼要博企投入資金舉辦活動,那是否一定成功?只能看福隆新街項目是否成功。然而,倘每區都由博企提供資金辦活動,就變成博企要付出更多收入再加上當局數月前指有需要文化、體育資助的申請,文化局會轉交博企贊助,變相提交更多博彩稅。縱使博企要履行社會責任,但這種效益尚未知道,又似是包山包海的投入,會否嚇怕了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