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抗疫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明天開始使用,社會上具備心理預期,而行政當局亦從社會反饋中,近期加強到社會檢視物價狀態,以免有商人趁機抬價。在全社會共同協作下,對5000元消費補貼啟動金和3000元立減額的操作運用,可以說提振了普羅大眾信心,同心抗疫的同時,也藉政府以民為本服務,助力大家降低生活壓力。
昨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議員關注第三輪電子消費計劃會否抬高物價,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回應指,當進入市場的資金增多,定會導致物價波動,且國際局勢動盪,無疑會加大本澳物價上升壓力;而澳門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在全球通脹大環境難以獨善其身。他強調政府會加強與業界溝通,致力監管,甚至會透過財政政策和福利政策減輕居民和經營者的負擔。從議員和政府的對話和應對當前澳門特區面對高失業率、通脹壓力下,政府怎樣協同市場,將「兩隻手」平衡推動民生得到適切保障,當中,有賴政府持續注視各種資料的變動,「在地」出招助長經濟民生在疫下維持生存發展活力。
誠然,兩年多以來疫情衝擊,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亦推出第三輪,從過去政府的紓困措施中,澳門各界已掌握一定應對手段,包括消費優惠使用門類,怎樣防止有商人趁機抬價,以至經濟局和消委會在期間加大力度巡查市面商品價格,做好格價資訊發放,公開透明將社會運行狀況放在公眾面前,助力大家有所選擇,以市場機制調控,將公共資源有效投放到紓解民生困乏上去。這,正是澳門從疫情困境中吸收各種經驗,形成政府、市場兩隻手互動、協調,推動市場正常運行,民生、營商得到活力支撐的關鍵。
毋庸置疑,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疊加國際大環境動盪,諸如俄烏衝突、國際上打起「制裁戰」、金融和貨幣匯率動盪⋯⋯促使全球通脹不斷攀升;通脹、物價節節上升形成的民生營商壓力,必定反映在澳門這個微型、外向型經濟體,令居民面對生活壓力構成負擔。但,際此國際大環境,也容不得廣大澳門居民過分擔憂,只有社會各界面對各種衍生問題,向特區政府切實反映,也提出來化解方案,集思廣益,助力政府擇優施策,才能在外部動盪大環境中,安頓澳門這個小環境,從而謀定後動。畢竟,澳門目前面對的各種困難、危機,也正是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必然身處的環境,只有我們看清澳門所具備的優勢,諸如有相當的財政儲備,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有鄰近地區的助力,以及在區域合作、與葡語國家和歐洲的國際聯繫,澳門都能夠更好運用軟硬件應對國際波動對本澳的衝擊。
與此同時,澳門還具備與鄰近地區便捷流動流通的迴旋空間,有良好的財政制度、不負債,也有多重福利政策保障,更重要的是,澳門廣大居民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引領我們經歷一次又一次困乏衝擊,都能找到化解出路。
故而,只有社會具備信心,在新一期消費優惠計劃中,將資源用得其所,也確保商界恪守社會責任不抬價,形成政府市場「兩隻手」互動、協力,便能構建澳門同心協力闖過難關的動力,展現澳門特區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