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推進藍天工程降師生比達教育興澳

635

  特區政府於2015年宣布「藍天工程」計劃,透過短期、中期及長期規劃,逐步處理涉及14所正規教育學校的15處裙樓校舍。當時的教青局積極與各校的辦學實體及學校代表磋商,尋求共識,以學生福祉為最優先考慮,盡早確定處理方案。

  7年過去,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稱,「藍天工程」尚有11間裙樓學校待處理,其中1間學校的擴建工程已完工,正處於驗收階段,亦有1間學校正興建新校舍,即是說還有9間學學校未有著落,該9間學校會落在新城A區,分幾期興建,第一期將有4間學校,目前「進入設計階段」。雖然目前來看還未算「走數」,但,1名2015年的學生由一年級等到六年級,去年已經畢業了,還是看不到「藍天」,令人笑中有淚。

  翻查資料,政府原定在原逸園賽狗場興建運動公園,但後來只有運動公園而不見校舍,我們對狗場原址沒有4間學校持中立態度,始終該處人煙稠密,再設4校,很有可能造成交通擠塞。

  面對校園空間不足的老問題,有評論指政府要求每班學生要由「最佳」25人,變成「最佳」35人,變相重回「大班」教學的行政措施,變相降低,也與過去一直強調小班教學的口號相違背。誠然,政府庫房收入有所減少,但這也不是減少教育資源的藉口,理應持續投放資源為下一代創造良好教育學習環境,現在反其道而行,軟硬件都不足下,特區政府近年一直強調的施政理念「教育興澳」,「人才建澳」,卻無解釋要縮班增師生比的原因。

  當前本澳出生率下降,應當更著力推行小班教學,又提升班師比及減少教師每周授課節數,讓教師可以多點時間備課及關顧學生各方面發展。回顧2021年6月,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儘管社會無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響及考驗,但特區政府貫徹「育才引才並舉興澳建澳」的施政方針不會因此而改變。我們認為,嘴巴說的東西,還得落實到政策上,特區政府應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協助學校優化軟硬件建設,提升教學質素,才是澳門可持續發展根本。

  今天的澳門已營造了良好的愛國愛澳氛圍,具有培養家國情懷的愛國愛澳高端人才,才可以讓「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