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媒體融合拓資訊流通創新澳門市場

378

  一連3天的粵澳名優商品展圓滿落幕,這個年度展銷盛事,彰顯粵澳合作深度融合,尤以疫情下拓展了線上線下展會、直播功能,從市場化、線上化、電子化,促成資訊流動流通,成為展會發展出路新篇章,值得我們了解當中理念,為澳門這個外向型、微型經濟體謀劃發展出路。

  一直以來,澳門是個僅僅30平方公里小城市、60萬人口的「鄉鎮」型規模市場主體格局成為我們的「短板」。然而,當澳門特區20年前開放博彩業經營權,形成6家博企展現市場競爭格局後,顯然,旅遊博彩市場的規模逐步擴大,年3000萬人次旅客所擴展的市場,再非表象僅有60萬人口的市場體量,當中的供需、服務,一下子令到市場擴張,形成潛在發展動力的「大市場」,有待大家好好探索如何善用、發展,創設更大商機和空間。

  當然,接近3年疫情的重大打擊,我們看到了「短板」─嚴重依賴旅客來澳消費,以及主要客源市場過度集中於內地,才促使特區政府在審批未來10年博彩業經營權時,強調未來賭牌公司要致力拓展國際客源市場,促使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真正落實博彩業這個「龍頭」向非博彩元素傾斜。只是,話又得說回來,這種發展思路,不是非黑即白,當我們開拓國際客源市場,博彩業健康發展、致力非博彩元素建設,便要拼棄過去的「博彩」元素和內地客源。反而,應是建基於過去優勢下,開拓更多可供發展的出路,且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博彩業仍然擔當「龍頭」角色,服務澳門產業發展。

  誠然,只有抱持這個正向理念,才能讓我們看到怎樣將既有優勢,結合時代發展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正如上述提到的市場化、線上化、電子化,正是未來「數字經濟」的核心,當中便強調了「資訊」這個元素。不管怎樣,資訊流動流通,才能令澳門這個「小市場」,憑藉電子化、線上化,將市場有效擴大,形成實體市場與線上市場相結合的龐大市場環境,做大做強澳門「市場」,服務於社會經濟民生。

  粵澳名優商品展今次其中一個亮點,就是珠江經濟台《我要去澳門》節目在展會上的粵澳直播間舉行啟動儀式,電台廣播覆蓋800萬大灣區聽眾,將澳門資訊落地大灣區,對我們印象中的「小市場」而言,可謂一下變身城市,對講好澳門故事,講好粵澳合作故事,是質的重大發展。

  可以說,正是以媒體、平台的變化開拓聚合力量,匯聚各種資源要素,促使澳門的「覆蓋面」可以從「點」,外延至「線」和「面」,將市場資源結合線上、直銷、電子化,實現變革創新發展。數位技術、實體經濟步上快速融合新時代,澳門創新發展,除善用制度和資源優勢,也應從補足短板方面下工夫,才能實現質變。尤以善用資訊流動流通平台助力訊息傳播擴大「市場」規模和覆蓋面,再不能以過去的實體經濟市場經驗窒礙發展,以媒體力量聚合各方資源、擴大市場規模,藉市場化、線上化、電子化打通資訊流通渠道形成澳門特區擴大體量,是我們應致力探索的創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