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增撥資源正視孤獨死

181

  社工局早前在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稱,正聯同多個公共部門及個人資料保護實體,共同探討在現行法律框架,透過資料交換方式,主動了解和接觸未有如期辦理在生證明、援助或福利津貼續期的受益人,藉以發掘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有需要的潛在個案。至於是否建構一個針對特定對象的資料庫平台,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正開展下一階段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的規劃工作。

  即是說,當局透過機制排查獨居長者、雙老家庭潛在風險,避免「孤獨死」個案。至於今年揭發母女雙屍案後,當局曾表示設置監察獨居長者生活情況的APP,會在今年底上架。雖然我們曾撰文表示操作上存有困難,包括長者不願使用,或留在家中多日不代表發生意外等。只是,還有20多日就踏入2025年,我們尚未見當局有提及這個APP的內容,未知是否有甚麼狀況?抑或當局亦認為操作上有問題?

  「孤獨死」(日語:孤独死)是指獨居者在自家過世,由於鮮少與外界互動接觸,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又稱作「獨居死」或「無緣死」。自2000年開始,日本由於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離婚率高、鄰居關係疏離等因素,陷入人與社會無緣的境況,「孤獨死」事件不斷上升,目前已經是社會問題。日前,台灣地區作家瓊瑤的秘書在臉書貼出瓊瑤生前預錄影片與遺作《當雪花飄落》。瓊瑤亦在臉書上的最後留言中表示自己作為必將老死之人,不想經歷「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並痛苦地老死,可見死亡議題都影響每個長者。

  澳門「孤獨死」問題引起社會關注。除了2月份揭發的雙屍案,在10月1周內揭發3宗「孤獨死」個案,包括1名長者倒斃家中,社工見多日無覆診始揭發事件;1名本地中年男子被揭倒斃家中,由於屍體發出臭味,同層鄰居聞到向管理處反映後報警;1名獨居長者被揭倒斃家中,由前往探訪的胞弟發現。

  澳門人口老化狀況已不可逆轉,在長者照顧方面一定會衍生更多問題和負擔,包括醫療、照護等服務,只是長者日間中心、院舍服務擴張速度跟不上需求,而防止長者「孤獨死」缺口亦持續擴大。對此,當局要增撥長者安老服務資源,再想辦法排查獨居人士,並建立資料庫以及定期留意他們的生活狀況,讓人死得有尊嚴,不致「孤獨死」,是人生最後1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