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善用健康碼大數據澳門模式抗疫更上層樓

603

  今日是「相對靜止管理」澳門模式抗疫中後期,除個別居民不遵守防疫法被法辦外,我們相信大部分居民都支持特區政府今次行動!惟下一步怎麼走,當局未有透露半點風聲,僅指特區政府會綜合考慮市民生活需要及經濟等,決定整體防疫目標,我們還望全民核檢能夠零陽性個案,社會盡快復工復業。毋庸諱言,今次「相對靜止管理」算是取得不俗成效,生活節點供應穩妥,惟在防止居民跨區出行上,尚有改善空間,其中「健康碼」應收集了不少數據,匯流而成大數據,可以讓防控工作做得更精準。

  我們明白當局推出健康碼時曾表示,健康碼並非主動記錄市民行蹤,待註冊者確診後,用來追蹤患者行蹤。然而,今次「相對靜止管理」算是特事特辦,非常時期理應使用非常手段,使用「健康碼」的大數據,才可真正做到減少居民出行的壓力,亦避免居民到處出行。

  其一,今次「相對靜止管理」,居民不用上班,但可以駕車外出,倘被警方截查,可以說跨區採購物資,又或跨區完成全民核酸檢測。為何要跨區購物?或者說某些生活用品在某些地點才能購買,至於為何要跨區完成核酸檢測?可以解釋因為鄰近的核檢站要輪候逾1小時,只好跨區完成採樣。由於以上兩個解釋,當警方截查居民時遇到這些回答,查不出真偽,大多只能勸喻居民早點回家就是了。

  然而,倘若透過場所碼收集的數據,可以查得居民曾到甲超市,短時間內再到乙超市和丙、丁超市,這就呈現無必要出行問題。或者健康碼的後台,已經看到居民掃描場所碼的次數和路線,倘有不合理出行,可以要求居民解釋,這樣有效防止居民濫用出行採購的理由,有利做好防控工作。

  其二,至於跨區完成核檢的問題,由過去至今,當局已舉辦約廿次全民核酸檢測,哪些核檢站較多人使用,哪些是高峰時段,透過健康碼系統應有所掌握。只要在較大型,人流較集中的核檢站附近加開核檢站或流動採樣車,便可透過分流減少人群聚集。既然掌握了高峰時段,到了人流較少的時段,加開的小型核檢站或流動採樣車即可關閉,或調度人力資源到其他站點,這樣才有效利用資源和減少群聚。

  至於另一個減少居民群聚抑或要跨區完成核檢,就是透過目前已有的「網格化管控」方案,把居民的核檢站,規定須在所屬「網格」核檢站或流動核酸採樣車完成,因為當局連日要求居民完成自我快測方可前往核檢站,而自我快測時必須填報住址,這也是收集了大數據,解決居民過去填錯或住址未有更新的問題。

  上述僅列舉兩項可善用大數據的工作,其餘有待當局發掘。而當局一再聲稱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今次「相對靜止管理」,「一戶通」可有發揮效用?對此,我們認為善用健康碼收集的大數據,方能真正落實「相對靜止管理」。我們認為,近日不少市民被勸回住所甚至被票控,當局一定用了不少人力物力在街上巡邏;不過,世界已經進入善用大數據的新時代,惟當局未有善用活用,反而沿用舊有方法甚至「土法煉鋼」的話,徒然浪費人手亦增加群聚風險,只會事倍功半,不利實行澳門模式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