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主動出擊及早識別自殺傾向者

535

  社工局稱,高度關注近日發生的自殺不幸事件,對逝者感到哀傷及惋惜,對有關家屬表示關心和慰問,該局呼籲市民珍惜生命,並共同擔起「生命守門人」,多關心身邊親友的心理健康。該局既拍宣傳片又接受傳媒訪問,再發新聞稿,惟似乎效用不大。

  查得衛生局曾公布,2021年首三季本澳累計錄得38例自殺死亡個案,平均自殺個案每星期1宗,以澳門人口而言,比例很高,縱使最新的數字還未公布,但我們肯定會更多。

  對於有傳媒關注近日自殺個案是否與失業率上升或疫情有關?社工局指當局跟進的企圖自殺個案主要涉及精神情緒困擾和人際關係矛盾等,很少因為環境因素。這個主觀的一槌定音,斷言不是經濟因素,似乎只是緊跟特區政府的論調,當局未免有點「離地」和不近民情。平情而論,無論近年的墮樓或是自殺事件,當局都沒有簡單透露死者遺書表達或詢問家庭狀況的自殺原因,不外乎是經濟問題或情緒問題。明顯地,疫情前未見出現這麼多宗數,無論是社會或政府都一定要予以關注。

  澳門有明愛生命熱線,期望作為預防自殺的第一道防線和保護網。誠然,疫情以至情感問題則比較複雜和難以處理,甚至自殺者親友面對身邊人的不幸,往往會感到內疚和自責,而且難以向別人訴說內心感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應有途徑妥善疏導處理,故我們支持及早識別,預防出現更多憾事,政府或可加大資源投入,成立防止自殺資源中心集中力量開展多途徑輔導機制,更主動出擊,而不只有設立求助熱線。

  另一方面,在網上發洩負面情緒,沒有宣揚自殺風氣,有沒有人願意主動介入接洽,還是看完發文「一笑置之」?科技進步,人們變得喜歡接觸冰冷的電腦和手機,其實不少隱性個案都存在網上,這得各界主動聯絡,防患未然。

  與此同時,現時心理輔導人員不列入醫療人員專業制度,本澳現有約300名心理輔導人員,工作與社工及心理治療師相關,後二者已相繼建立專業認證制度,特區政府應為心理輔導人員建立專業認證制度,提升專業和適度規範行業操守,主動與業界溝通設立認證,共同推進專業發展,應對目標較多自殺個案的問題。

  疫情下,防疫疲勞,經濟壓力,生活不容易,我們希望澳門人發揮守望相助的傳統精神,一起步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