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節連復活節小長假,「澳車北上」導致新城A區交通擠塞,而另一邊廂,入境本澳旅客72,135人次,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最多,佔3.1萬人次。港珠澳大橋香港抵澳入境大堂一度大排長龍,而大橋口岸巴士站亦出現人潮,每班巴士幾乎逼滿人,有旅客表示等候過關花近2小時,亦有指口岸無分流截流,首次經港珠澳大橋到澳門的體驗差。
無論是「要進來」,抑或「要出去」,通關的居民旅客體驗都不佳,可見當局人手部署不足、道路規劃不當,以及沒有做好分流措施。誠然,當年設計港珠澳大橋口岸時,未有「澳車北上」,但,區內的道路五曲十三彎,而部分道路竟只有單向行車,一個規劃居住10萬人的區域,部分馬路竟只有單行道,令人不解。未來,區內有人居住和工作後,相信一定進一步加劇道路壓力。對此,怎樣解決可以預見的交通壓力,當局得提前部署。
港珠澳大橋口岸離境車道要至下午2時,車流才恢復正常,以早上9時、10時已經出現擠塞計,即塞車近4、5個小時才結束,平情而論,以2000北上車輛計,我們估計約八成於早上時段離境,即1個小時處理400車次的車輛,至於有多少車道,我們未取得資料,表面看來已經飽和,有議員建議通行口岸範圍至橫琴口岸二期,這固然是好事,但,遠水還是救不了近火,面對下一次小長假是一連3天的五一勞動節,相信又有大批居民「澳車北上」,以及大批香港旅客來澳,在不足1個月後會「重演」大擠塞,當局似毫無對策。
談到入境澳門的香港旅客,這麼大的港珠澳大橋入境口岸,竟然要旅客等逾2小時始能通關,而通關後公共交通服務又不足,僅有2條巴士路線分別前往澳門市區和氹仔,而博企的接駁巴士,也得到港澳碼頭轉乘,通關和交通的體驗極差,只會令旅客不想取道港珠澳大橋來澳,也造成澳門旅遊形象的負面影響。
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大堂人流要到下午5時才回復正常,以中午最多人入境計算,足足擠塞了5個小時!
對此,面對4月9日和10日的港珠澳大橋離境口岸,以及「澳車北上」回澳日子,我們相信又會再出現另一番擠塞情況,故當局不妨思考數日後怎樣疏導人流和車流過關,就算硬件未必能即時完善,或可思考如何改善人手和軟件,讓旅客在離澳時有個好印象,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