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 藉制度優勢利好因素擴中等收入群體

251

  來到年底,對於社會經濟民生的預期,社會經了解政府明年施政以後,加上原6家博企獲臨時經營批給,獲得未來10年幸運博彩經營權,對社會經濟延續發展起到穩定作用;而疫情防控從國家乃至特區近期種種跡象展現出逐步「鬆綁」,回復正常秩序、復甦指日可待,也給予特區各界信心,「最後一公里」可望「衝線」。

  種種利好因素交織,加上粵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粵澳深合區深化發展和推動制度機制銜接,有望在不日可見橫琴深合區「封關」,誠然,一切依照總體布局前行,實現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對橫琴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而言,不斷發揮「一體化」優勢,也促成澳門居民看在眼裏,有一份「否極泰來」之感。

  當然,距離真正復甦,重回疫情前狀況,還有很遙遠一段距離;而特區政府提出的「1+4」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與新4大產業的構建發展,仍需政府和各界繼續努力,加強整體社會發展動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逐步邁向目標。顯然,當下社會深感「不斷向好」之勢,也具備社會各種基建、民生福祉調節和構建,給予廣大居民有藍圖、有路線圖和時間表,從而降低不明朗的憂慮,達致社會穩定,實現祥和。

  固然,連串利好因素支撐起澳門特區發展和參與區域合作,用好澳門制度優勢,房屋、交通、輕軌、博彩業健康發展、產業拓展集中向新4大產業攻堅、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藉博企10年新經營權致力吸引海外客源,加上國家屢向澳門送大禮,澳門也累積了5000多億財政儲備,形成澳門底氣、民生福祉實力,只要配合疫後復甦,澳門還是生機活力處處,穩企業、保就業、促經濟,必然水到渠成。可是,好景當前,我們也要做好各種針對措施,以免社會在復甦過程中,又掉入年前社會固化、「M形社會」出現致社會階層向上流動失效的危機。

  國家提出「共同富裕」,雖然本澳實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但,謀求共同富裕,也應是特區構建、發展必須直面的問題,才能說得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令到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環顧政府「二五規劃」、《2023年施政報告》,也契合共同富裕做好各種布局,因而,際此本澳疫後面臨復甦,更有賴政府、社會各界謀劃長遠,從多種分配制度構建、完善,做好「蛋糕」分配,締造共同富裕;也從產業發展、教育、創業創新中,加強人員向上流動、社會階層向上流從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令到社會得以穩定發展。

  教育、人才是生產力、生產要素所繫,澳門特區發展新4大產業、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契合高品質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其中,便要謀劃好推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避免社會固化,以問題、目標為導向,落實各種基建、公共服務,出台相適應政策措施。澳門特區,經過23年建設發展,摸索出自己發展的道路,也應藉各種制度優勢、機遇處處、利好因素紛呈的同時,促進中等收入群體壯大,作為澳門特區發展「穩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