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改《博彩法》法案文本中,衛星賭場的過渡成為社會焦點,社會對於政府取態的意見不大,只是涉及上千上萬從業員生計,才是問題所在。
特區政府從善如流,遞交的修訂《博彩法》新工作本文,就衛星賭場毋需在3年過渡期後將場地轉讓予博企,但仍要依法做「管理公司」,不可與博企分享賭收,算是讓了個「五五波」;對於「管理公司」可取得多少管理金,應是未來的焦點所在。
政府原指「租賃賭場」即坊間所謂「衛星賭場」, 在20多年前已經是不合法,今次修法本是「撥亂反正」,或許當局看在疫情以來,博彩業及周邊行業受到衝擊,縱使行業的高峰不再,但維持員工特別是莊荷以外人員的生計,是政府應有之義。
修法另一內容,包括建議行政長官可基於公共利益,豁免承批公司向文教及社保等領域全部或部分撥款以擴展海外客源。不過,怎樣計算增加海外客源的成效?是以入境的海外旅客博彩數額計算,還是入住博企設施的人數計算?相信這部分得由政府再詳細公布。
誠然,澳門一直缺少國際旅客,過去集中在內地和香港、台灣的旅客,擴外國客源,不是只有博彩項目即可。反觀香港,2018年錄得1400萬人次非內地市場入境旅客,佔了兩成多比例,而澳門,當年有3500萬人次旅客,倘看齊則要有700萬人次海外旅客,惟當年不計菲律賓旅客的話,僅有約8%280萬人次海外旅客,那得檢討為何澳門較香港吸引力差勁的原因了。
誠然,澳門地理面積的確難與香港比較,惟旅遊服務定位較香港強,旅遊消費、性價比也較香港便宜,只是澳門難以擺脫景點少的掣肘,而我們一直支持的珠澳聯遊以至大灣區全域旅遊,當局的工作還是拉牛上樹,無論疫情前後,天天只懂緊盯有多少入境旅客,尤其內地旅客帶來多少消費,便算「交了功課」。倘疫情後,澳門能提升海外旅客數量佔至整體兩成,算是不俗的成績了。
要博企積極引領市場往海外吸引客源,法律法規和配套要做得好,市場只能配合,故如何讓承批公司成功擴展海外客源,當局的支持不可或缺,打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隔閡,使人員流動、旅遊互補,才是上上之策。
修改《博彩法》目的應是讓行業有健康發展空間,倘客源減少,收入減少,應由市場調節,讓欠缺吸引力的企業自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