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擱置生態島避免破壞海洋

798

  特區政府過去曾透露在路環南面建「第四空間」,原來就是「生態島」,目前計劃制訂《海洋功能區劃》及《海域規劃》,澳門海域周邊海域劃分3個級別的功能區,其中包括在路環南邊海域劃分3級類功能區「廢棄物處置用海區」及「海洋傾倒區」,並計劃建造「生態島」以傾倒建築廢料。有市民擔心「生態島」項目將對海洋水質造成污染,更危及周邊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生態。

  因應路環建築廢料堆填區接近飽和,而過去環保局曾表示會透過區域合作處理,只是其他省區亦不願意接收廢料,向海洋「埋手」成唯一途徑,「生態島」的「生態」二字似乎是「反話」,路環以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棲息空間可能遭受破壞。

  縱使黑沙水域雖然被建議劃成保護區,但因鄰近填海工程,水質和生態功能也自身難保,試想像在黑沙看到一個近距離的島,對景觀構成一定影響。

  1992年,多個團體共同評議出「澳門八景」,其中一景就是「黑沙踏浪」,這本是澳門最大天然海濱浴場,近年已飽受海沙流失問題困擾,未來倘景觀遭受進一步破壞,必會對澳門而言是一項損失。

  當局稱「生態島」具有防災減災功能,但詳細仍不得而知,難道每有超強颱風襲澳時,該島有「防災減災功能」?當局也未有公布由路環前往「生態島」用甚麼方式,使用橋樑連接將對環境造成二次傷害,使用船隻似乎是較合適的做法。另一方面,建設長期海洋傾倒區,有毒淤泥影響水質,破壞生態食物鏈,這是不可逆的做法。當局指「生態島」可使用不少於20年的時間,即是說20年後得再想方設法,或填第二個「生態島」來應付不斷增加的建築廢料。

  我們促請當局攔置在路環南部海域的填海工程,把該區規劃為海洋保護區。至於堆填區的廢料,應該用在澳門國際機場今年下半年展開的填海工程,可以減輕堆填區的壓力。

  長遠而言,除要減少建築廢料,亦要思考減少生活垃圾處理,做好垃圾和廚餘分類甚至生活垃圾徵費等措施。有見香港於今年8月1日起,市民需要透過指定垃圾袋及標籤拋棄垃圾,違例者最高罰款5萬元。澳門能否倣傚香港做法,實施垃圾徵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