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巿民之言)按實況詮釋旅客住宿協同灣區發展

727

  昨日有兩項資訊對澳門特區發展而言,可以起到謀劃功用。首先,治安警公布2023年全年出入境總量1.82億人次,其中關閘口岸錄得1億人次出入境。2023年全年訪澳旅客2825萬人次。另外,統計局公布資料顯示,2023年末澳門客房4.7萬間,平均入住率81.5%,全年住客1357萬人次,住客平均留宿時間1.7晚。

  按上述這些統計資料,尤其是旅遊資料以既有「模型標準」來檢視澳門旅客量、平均留宿時間和酒店入住率而言,顯然,旅客1.7晚的平均留宿時間減少了0.1晚,似乎沒有「起色」,可是,如果將澳門33平方公里土地有4.7萬間各種星級客房,且錄得客房平均入住率達81.5%的留宿情況而言,我們又是否可以按澳門實況來詮釋旅客量、出入境人次、住宿場所和留宿時間交疊的關係,來制訂澳門特區綜合旅遊產業、服務配套,避免以外地的「模型標準」刻舟求劍來查找問題的優劣,才能更有效建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將「1」這個綜合旅遊產業提質發展,而非僅僅將目光盯在單一的平均留宿時間,又或不過夜旅客數量上,導致問題「失焦」?

  當然,要建立起來適應澳門發展的旅遊產業統計數據詮釋方法,有賴學術界、業界和政府檢視各種資料元素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可是,設若單純看澳門彈丸之地擁有4.7萬間客房,且隨著各種旅遊設施、酒店場所和綜合度假村的分期擴建,必然會增加住宿客房數量的話,那麼,保持客房平均入住率達80%,會意味著甚麼?又提供我們怎樣的思考空間來推動綜合旅遊在住宿條件上提出發展,體驗休閒?

  不妨看看,每逢節慶假期,澳門超高昂的住宿價格成為本澳旅遊接待「嚇怕」旅客訪澳所「詬病」的深層次問題。當然,澳門自由市場,政府對酒店定價也遵循市場主導,只希望價格要公開透明,讓旅客知悉,而難以用政府之手干預,這已成為多年來節假日酒店價格暴漲,且業界又反映因有「授權」、「分拆」制度,酒店難以完全掌控定價的機制,才出現市場價飆升問題。

  為此,怎樣看待全年平均入住率逾80%這個資料訊息,結合1.7晚平均留宿時間,才是澳門特區正視自身實況,要如何謀劃未來吸引旅客到訪,增加留宿時間,且須讓旅客有良好的休閒體驗,而非感覺到在住宿上有「被宰」的不愉快經歷。

  此外,不妨檢視,設若酒店價格恆常處於高昂水平,必損害澳門推動會展旅遊、獎勵旅遊的發展,也對吸引國際旅客構成障礙。當然,澳門彈丸之地,不可能無限制利用土地發展酒店住宿場所,面對日益推升的旅客量和住宿要求,除了發展社區經濟型酒店,澳門怎樣構建好「一程多站」和便捷通關的流動流通渠道,借助橫琴、大灣區的資源,協同本澳共同發展,也需從長遠看待區域合作,共建共贏共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級旅遊目的地,以澳門綜合旅遊、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作為引客龍頭,實現分流,才能在灣區中促成「一程多站」旅遊,彰顯澳門所長,服務灣區和國家所需,締造共融、一體化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