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牌照終於開標,總算遲到好過無到,惟投入營運還至少需要半年,居民旅客還有得等,且明顯是郵電局操作問題,我們只好期望電訊公司取得牌照後,按合約依時發展,配合澳門構建智慧城市的步伐。現時只有兩家公司投標,代表另兩家4G電訊營運公司只願做好4G,未來5G市場只有兩家,會否競爭不足導致收費價格高居不下,值得留意。
或許說,其他電訊營運商同樣鋪設5G基站的話,但「特許資產」仍被某電訊公司管理,要向持有「特許資產」的營運商租用設備,成本大大提高導致無利可圖。對此,在「特許資產」由某公司管理的狀況下,其他營運商沒有競爭優勢,變相導致本澳5G市場發展舉步維艱,當時政府高高舉起開放電訊市場,最終還是輕輕放下。由此可見特區政府成立22年,至今竟仍要「搞清所有資產後再進行牌照立法工作」,教人哭笑不得。即使未來再有機會開投,後來的營運商不惜血本在澳門投資5G基建,屆時可能面對基站眾多及不停掘路的困擾。
營運5G需要很多基站,需要有高速度、低延遲及多連結三大特性,覆蓋廣大受眾面才有利發展,否則只能是速度較快的4G,性價比低,客戶不足,發展出現惡性循環。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在立法會表示,特區第二個五年規劃發展四大產業方向不會改變,大健康產業、人工智能元宇宙發展,將是未來新興行業,這兩者都涉及應用科技,需要有強大的網路配套,倘澳門5G發展不足,就難跟上社會發展。翻查資料,原來《電訊法》立法及匯流牌照則要待2023年下半年才能完成有關工作,間接導致5G最終沿用獨立發牌機制,政府推翻之前的電訊業發展策略,放棄已作諮詢及表明會落實的「匯流牌照」方案。故此,可以看出政府的不作為,令5G只能獨立發牌,削弱了市場競爭,也無法推出更有助科技發展的「匯流牌照」。
參考香港政府,早於2020年5月推出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計劃資助獲批項目中與使用5G技術直接相關的實際開支的50%,上限為50萬元,旨在透過提供財政誘因,鼓勵各界及早使用5G技術,改善營運效率和服務質素。澳門方面能否參考,推動建築、物業設施管理、環保、教育、交通運輸等多個行業提升營運效率及服務質素。
澳門要構建智慧城市,數年前與阿里巴巴合作,至今僅看到部分成果,未能讓人感受到真的成為智慧城市,交通依然擠塞,中小企營商沒有更便捷,基於政府懶政,也不是說有了科技,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對此,善用科技手段,把之融入施政工作,才是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