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 夾屋資訊不清居民持觀望態度

788

  《夾心房屋法律制度》將於明年4月1日生效,若套用2021年經屋開隊數據,當時1人家團每月收入上限為3.8萬元,夾屋上限則為經屋上限再加一成,即4.2萬元,收入下限為1.9萬元。1人家團為例資產上限為150萬元,兩人或以上為300餘萬,戶型分配與經屋不同,1至4人可申請兩房戶型,3人或以上家團可申請3房戶型。

  繼橫琴「澳門新街坊」後,夾屋終於有消息,惟始終只是購買條件而不是呎價和用料,加上我們一直認為這是舊版經屋法,故居民仍然持觀望態度,加上目前樓市處於下跌周期,政府或不用推出夾屋,甚至行政長官賀一誠過去表示,「若經屋能滿足居民住房需求,可以不興建夾屋」,惟再回顧遠一些,當局政府表示推出7000至1萬個夾屋單位,除了偉龍馬路地段首個夾屋規劃外,「未來一定會有新規劃」。當局需等待「夾屋法」出台以及市場反應,才會有下一步計劃。表面看來至少有2至3個地段用作興建夾屋「試水溫」,惟環境變化,現在又有不建的可能。

  過去,博彩業1年賭收接近3000億元,且內地炒賣商品房的熱錢較充裕,間接令樓市熾熱,夾屋項目的確可以解決不符經屋購買資格,也無能力購買私樓人士,只是目前澳門的樓價下滑,這時勢下,夾屋顯得意義不大,畢竟買家還得承受 一、公共工程的質量難以保證;二、樓市下滑風險;三、轉售設有限制,如禁售期。當局「擠牙膏」般發放消息,居民難免抱觀望心態。

  另一方面,偉龍馬路鄰近澳門國際機場,居民得承受巨大噪音,且鄰近焚化爐和工廠區,周邊有噪音和空氣污染的問題,且社區配套不足,可能較石排灣公屋群更惡劣。同時,偉龍馬路車流量十分大,想像再加上近萬人居住,屆時道路更加擠塞。

  既然私人樓宇還有不少,且呈下跌趨勢,再者氹仔廣東大馬路的土地出售在即,相信有更多私人樓宇投入市場,反而顯得夾屋只會為經屋和私樓爭奪土地,還有售價也不便宜的疑慮。對此,我們要求當局不妨思考能否有其他土地興建夾屋,甚至先擱置夾屋計劃。

  特區政府組成的房屋事務委員會,在第三、四屆政府時還積極作為,例如到新加坡參觀組屋,縱使往往是走過場也時有召開會議,惟現在的房屋事務委員會近乎停擺和不作為,淪為不作為的諮詢組織。故此,我們不妨思考夾屋的定位,以及購買條件、質量等,反思這個置業5階梯是否符合實況?關鍵在於,政府以國有土地興建的公共房屋,要計算溢價金成為有盈利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