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 多元產業未為稅收千億開支無以為繼

631

  澳門經濟結構一直被批評產業單一,過度依賴旅遊博彩業,中央政府多次耳提面命,可惜至今特區政府仍然「拉牛上樹」。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內地打擊出境博彩等夾擊下,澳門產業單一問題更表露無遺。政府一直認為琴澳深合區可以帶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然而,怎麼做、如何做,昨日行政長官賀一誠到立法會也說不出個話兒來。

  昨日,賀一誠表明特區第二個五年規劃已確定發展4大產業,不會改變,深合區仍會以高科技、大健康為主打,只是本地居民並不熟悉甚麼是新興行業。賀一誠昨日透露,近期深合區將有大型半導體的國家資產投資落地,估計投資達400億元。這樣看來,再加上過去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推出瑞蓮莊(橫琴)度假主題酒店整合了「酒店+養生+醫療」,這就是所謂高科技和大健康產業?

  到底如何推進4大產業,賀一誠亦有所闡述,原來「本澳多所高等院校在該方向研究不少產品發展,新興產業發展不能只是口上說說。」問題來了,要由研究成果到商業產品,再到銷售,是1條很長的產業鏈,縱使有研究成果,接下來要形成具規模的產業鏈,不是易事。

  產業就是把研究轉化為產品,但賀一誠又明言政府不會做商業行為,只能發揮支撐作用,發展新興產業需靠青年一代、企業參與。回顧過去政府被批評透過成立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全部由公務人員出身,表面上看是商業機構,實際上只是不受政府行政約束的「政府部門」。然而,賀一誠昨日首次承認,政府不是商業機構,到橫琴投資及發展,需商業機構和社會去做,因為商業機構具有前瞻性和捕捉商機的能力,政府只是「鋪路」角色。這樣看來,間接承認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沒有商業機構的能力,而我們看到目前已經設有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和秘書處,這個已枉花逾百億澳門元,且官民商皆「三不像」的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具有退場的需要?

  到底4大產業要有多大才算成功?賀一誠昨日有了新解說,原來以澳門的餐飲和酒店服務在產業所佔的比重,只有1至2%,但支持旅遊博彩業的作用十分重大,不能以產業的比例看來是否重要。然而,賀一誠對經濟多元有了新解,原來特區政府期望博彩會展業佔產業的比重,理想為四成,這就能支持政府的年度開支,零售產業和金融則期望可以達到各為15%,這才是多元發展的架構,而不是談澳門可以收到多少稅收。

  政府發展產業的最終目的,不是為著稅收的話,那就是為居民製造福祉。

  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特區政府的年度開支每每近千億元,包括各項民生福利開支,而3年抗疫更花了近2000億元,這些公帑大部分由過去的博彩稅收入而來,倘不是倚賴博彩稅收,政府的庫房早已「清零」,中央政府要求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就是希望澳門政府的稅收可以多元化,不會因為博彩業萎縮而弄得民不聊生。現在,賀一誠這個新解釋,指出發展多元產業的目標不是為著稅收而來,明顯有悖中央政府思維。

  賀一誠說白了,就是澳門還得倚靠博彩稅收來作為庫房開支以至儲備,要博彩稅收足夠政府所用,達到佔四成比例,政府在目前環境形勢下,還得加把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