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之言) 只見民生福利不見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

299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發表《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然而,立法會網站早於11月4日出現《2023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待議中,內容詳列明年度一系列民生福利措施,大部分都得以延續,與過去待公布施政報告才「揭曉」的做法不同。但,在加大投入公共工程下,明年預算收入仍不足以應付預算開支,須動用財政儲備填補有關財政缺口,令人擔憂。

  要足夠支持特區政府近10年一直膨脹的公共開支,增加博彩毛收入是唯一途徑,要如2019年博彩毛收入有近3000億元,政府的博彩稅收達1300億元的光景已一去不復返,特區政府預計明年博彩毛收入1300億元,倘達標「已經算贏」。然而,不要忘記,2021年全年賭收只有800多億元,今年1至10月只有300多億元,估計全年僅有400多億元,明年這1300億元的預算從何而來?還是憑空想像?

  社會只是關心有沒有1萬元現金分享,非強制央積金制度會否注資(可惜的是連續3年不注資,長者關心的7000元再度落空),其他水、電、醫療券、退稅等惠民措施繼續發放,除此以外,社會對其他施政舉措漠不關心。

  日前,又有大廈單位被封控,看來疫情又有可能蔓延,正值特區政府公布施政報告、第69屆格蘭披治大賽車和美食節,惟當局重申大型活動仍正常舉辦的論調,惟在疫情陰霾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政府在派錢等民生福利上騎虎難下,只能以派錢穩定民心,其他社會難題諸如樓市、交通、醫療等深層次問題未見實際舉措,具承擔的政府應設法根治社會問題,從源頭著力,想方設法正本清源,方是施政上上之策。

  回顧各位司長去年的施政辯論,大部分皆走過場「說說而已」,1年下來有多少兌現,只有運輸工務司司長的施政工作算是達標,多項工程如期完成,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如期開通,惟其他領域施政工作「說多過做」,例如居民失業率上升、公共行政改革、打擊電話詐騙案、職業教育停滯不前等,教人失望。

  今屆政府已經上任3年,還有2年便要「埋單計數」,必須做出一些政績,才算有所交代,否則年年如是的施政報告,沒有走好特區發展的長遠藍圖,只強調民生福利,我們從不反對民生福利,反而多多益善,只是另一邊廂倘沒有更好的施政目標紓解社會深層次矛盾,理順社會協調發展,無疑令社會一直在「空轉」,除浪費時間,還會禍延澳門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