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特區政府日前舉行慶祝活動暨嘉許禮,向服務滿20年和30年的60位白衣天使致敬,並讚揚護理同工歷來對澳門社會、對廣大患者作出的無私奉獻,藉以弘揚南丁格爾精神,推動守護好澳門醫療事業。
澳門儘管是彈丸之地,人口60多萬,但是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完善醫護系統,助力病患解困,救死扶傷,從來不是輕鬆工作。其中,澳門護理專業和人才培養,維繫護理團隊開展工作,有賴政府施政、法制法規、公共財政、公私營機構全方位攜手協作,以及人們投身護理行業具備職志,才能營造好本地醫護、醫療服務。據統計,本澳每千人口護士比例在去年達4.4,超過了第二個5年發展規劃設定的4.2指標。可以說,在數量上澳門得以切合特區醫療服務水平和需求;只是,從量到質的轉化,澳門特區政府提出來的新產業發展路向,如「旅遊+」推動「醫療旅遊」、「大健康產業」、「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的本澳醫療服務發展,我們怎樣從量的人數,轉化為提升專業、專科服務的質的表現,便有賴政府推動人才培養和發展,促使護士進修專科,配合澳門護理應對產業轉型升級。
還有,澳門協和醫院試營運,本月起逐步向由衛生局轉介的患者提供專科門診服務,乃至公私營醫療機構不斷開辦專科醫療服務,都告訴大家,配合本澳醫療服務「多元化」、專科化,必須有專科護士投身各項專科醫療服務。因而,不論護士持續進修,又或護理專業培訓和助力生涯規劃發展,都有賴做好「上層建築」,從制度、法律法規,按照本澳公私營醫療結合的實況,攜手推進護理工作發展。
為此,今年國際護士節主題「我們的護士我們的未來,護理的經濟效力」,除強調秉持南丁格爾精神,也告訴人們,護士要看到「未來」,有良好的職涯規劃,才能發揮他們最大的「功效」,在助力患者、救死扶傷上,推動社會發展,體現出「經濟價值」。
那麼,放在澳門特區醫療服務、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上,怎樣廣泛採納社會、醫療專業的意見,推動護理教育和專科培訓,建設好量與質同備的護理團隊,澳門更應在千人護士數量4.4「達標」的有利環境下,推動護理教育培訓、發展好人才梯隊,做好軟硬件配套,讓社會在致敬護士的同時,促使特區政府制訂好5年規劃中的醫療發展規劃,按部就班,描繪好本澳醫療、社會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