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區停車場充電設施全屬慢充

365

  【本報訊】議員林倫偉口頭質詢電動車發展規劃和監管。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新城A區公屋停車場均設有電動車充電設施,但全屬慢充,主因快充耗電大。據他了解,現時一些私人樓宇想安裝電動車充電設備,牽涉大廈電力和所在區段的電力負荷問題,大廈若要申請加大電表,承擔費用大,未必全部住戶都樂意,在「不夠電」的大廈設充電樁需拉電纜線,也需要相關掘路工程配合。當局會優先根據大廈電力情況安裝設施,因此或出現有些區分的停車場沒充電樁;目前本澳有403個輕型汽車充電位,但平日僅200多人使用,相信可滿足需求。

  研私樓裝充電樁指引

  林倫偉在質詢當局未來在推動電動車方面有何計劃,如何推動私人停車場加裝充電設施,以及如何做好安全規格嚴格把關等?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回應時表示,當局對輸入本澳的電動車設有審查機制及安全測試,以監管電動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共有315款電動車認可及批准入澳,包括210款輕型汽車、46款重型汽車、59款電動電單車。隨著電動車發展日新月異,局方會密切跟進有關技術及安全指引。

  環境保護局局長譚偉文補充指,爭取在不掘路情況下,完成增加輕型汽車充電位至2000個的目標,而局方正與相關部門制訂電動車推廣計劃及有關私人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的指引,相關部門短期內會向建築和物管業界推廣。至於《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今年3月推出以來,共收到620個申請。他認為有關數字樂觀,相信因3月推出時,很多電單車已繳納今年行車稅,車主或待至年底才參與計劃,將來局方將密切觀察情況。

  在追問環節,有議員希望政府有更多發展規劃及部署計劃,並建議停車場裝設充電樁轉換插頭和簡化充電樁申請手續。林衍新稱,不同電動車充電制式有別,且不同產地的電動車充電插頭相異,不可能指定一款,只能盡量根據入口數據調配充電制式的比例;未來會增加車輛登記相關顯示的資料,包括車輛出廠年份、首次登記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