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Dr.Adam Leong梁文健醫生,現代都市人生活忙碌,為追求健康,往往依賴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劑。但服用維他命並非「多多益善」,長期過量攝取,隨時引致反效果。
維生素(又稱維他命)屬微量營養素,為有機化合物所構成的營養素,是維持生命的重要養分,在人體內大多無法自行製造或合成,必須依靠食物來取得,它不像醣類、脂肪和蛋白質可以產生熱量或能量,這些物質對細胞的生長及健康十分重要,有助調節體內的新陳代謝,使身體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通常只需少量維生素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覺得吃了保健食品能改善所有身體問題,但是保健食品雖標示為食品,但多數仍介於食品與藥品之間,當攝取過量濃縮成分,若人體沒用到,營養素將累積在內臟、無法代謝,久了也會產生毒素,對負責代謝的肝臟、腎臟很不好。因此,從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維生素是最好的方法。
維他命分成水溶性和脂溶性,脂溶性的代謝比較困難,若攝取過量會有中毒的可能!水溶性維他命雖然會隨尿液排出,但如果排的不夠多(也就是尿的不夠多啦),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記得攝取補充品時多補充水分。
維他命A:維他命A能預防眼睛疾病,有助保護細胞及黏膜,維持呼吸道、腸道、毛髮、指甲及皮膚的健康。日常飲食可攝取的維他命A分為「既成維他命A」和「維他命原A」兩種;服用過量「既成維他命A」,會增加肝臟出現問題的風險,孕婦過量服用,則有機會導致嬰兒出現先天性出生缺陷,因此,計劃懷孕的女性和孕婦不應服用高劑量「既成維他命A」。另外,過量服用含β-胡蘿蔔素和其他維他命原A類胡蘿蔔素,有可能令皮膚變橙黃色。
維他命B:維他命B有助身體產生能量和細胞生長,但長期過量攝取維他命B6,有可能引致神經感覺失常,甚或行動困難、手腳麻痺、疼痛的皮膚斑塊、對陽光極度敏感、噁心和胃灼熱等。如果因特殊需要服用高劑量維他命B6,應在醫生建議下使用。
維他命B12幫助合成DNA和細胞的正常分裂,促進紅血球再生,並且保護神經細胞。缺乏時易導致:惡性貧血(紅血球無法正常分裂)、腸道功能失調、神經炎、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維他命B12幾乎只能從動物性食品中獲得。如動物肝臟、肉類、蛋、海產類、牛奶及乳酪等。植物性食物中只有紫菜、海藻等含有維生素B12。
維他命C:維他命C有幫助製造膠原體、促進傷口癒合、幫助鈣質和鐵質的吸收和加強抵抗力等功能;但長期過量攝入維他命C,可引起腹瀉、噁心、腹部痙攣和胃腸道不適,或引致腎結石。
維他命D:人體需要維他命D來維持血液內鈣(calcium)和磷酸鹽(phosphate)的正常水平,以協助骨骼的正常生長、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身體細胞的一般功能。但長期過量服用則容易導致高鈣血症(hypercalcemia),血液中出現過多鈣,在動脈或軟組織中形成沉積物,令腎臟和心臟受損。高鈣血症還有機會引起心律不正、嘔吐、食慾不振、便秘、體重減輕等。如果維他命D補充劑與鈣質補充劑一起服用,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維他命E:維他命E有助抗氧化及保護皮膚,但長期過量服用維他命E可能會減低血凝固,在少數情況下可能增加出血異常的風險,嚴重的或導致出血性中風,有血凝固困難或正服用薄血藥人士需特別留意。若傷口異常難以止血、瘀血增加的情況,有可能是過量服用維他命E的徵狀。
維生素K與凝血功能有關,可幫助傷口癒合、促進傷口正常凝血,也會幫助鞏固骨質。缺乏時易導致:血液不凝固、傷口難癒合、骨質疏鬆等。
吸收可源於綠色蔬菜類、乳酸菌、寡糖類食物或肉類、蛋、動物肝臟等。
葉酸:葉酸有助於製造DNA和遺傳物質,是正常細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質,對於一般細胞和紅血球的形成十分重要,還可促進人體生長。孕婦攝取足夠的葉酸,能夠減低胎兒患上神經管缺陷的風險。但每日攝取劑量不應超過1000微克,因研究顯示,如孕婦攝取太少或過量的葉酸,也可能影響嬰兒患有神經發育缺損或自閉症的機會。
另外,有一點需提醒各位,很多朋友對吃B群都會有「尿尿變黃」的印象,其實B群的8種成分中,只有維生素B2(核黃素)帶有黃色,如果選擇的產品中不含維生素B2,即使吃更多劑量也不會影響到尿液的顏色。
此外,尿液會變黃的原因也可能跟身體健康機能變化有關,因此如果是有補充含有維生素B2的B群產品,又需要進行尿液檢測時,也要記得告知醫生自己有服用B群的習慣,才能避免判讀尿液檢驗結果時造成誤判。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相關醫學文獻,必要時可諮詢相關專科意見,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