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堂)為何會抽筋?

589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Dr.Adam Leong梁文健醫生。

  相信大家都經歷過抽筋,尤其天氣轉冷或工作疲累時,好不容易睡著,大半夜腳部、小腿卻突然抽筋,造成劇烈疼痛,久散不去,好不容易凝聚的睡意也全部消散!

  導致腳抽筋的兇手到底是誰?該如何預防?

  抽筋是一種肌肉異常收縮的現象,可能原因繁多。例如像是腳於末梢血液循環不佳、冬天又容易受冷,就容易出現腳抽筋的情況。而突然有過量的登山、慢跑、健走等運動,又沒做好伸展或收操也容易腳抽筋。除此之外,像是長時間久坐久站或扁平足等,姿勢或結構不佳也會引起。

  神經壓逼、處於小兒麻痺恢復期、周邊神經受傷、巴金森氏症等神經問題也有可能,此情況大多為單側抽筋,不過單側抽筋不代表就是這些問題。另外,也有可能是受到藥物或治療的影響所致,例如鈣離子阻斷劑、Beta作用劑、利尿劑、洗腎過度、糖尿病藥物造成低血糖等。其他像是貧血、周邊血管問題亦有可能發生。

  其他抽筋常見的原因

  生活習慣:大部分人的抽筋都是生活習慣不良所致,例如久坐、久站,此外長時間穿高跟鞋也容易使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和肌肉疲勞,導致腳趾抽筋。

  運動:運動時會消耗肝醣作為能量來源,當肝醣消耗過快,例如短跑衝刺,或是沒有獲得補充,例如跑馬拉松沒有適時補給熱量,導致肌肉缺乏能量,就容易造成抽筋;其次,運動時大量出汗,身體會流失水分及電解質,導致脫水及電解質失衡,也容易造成抽筋。

  疾病:絕大部分的抽筋都是良性的,不過有些疾病也容易造成抽筋。例如骨折會使肌肉強制收縮,脊椎側彎也會讓局部肌肉承擔過多壓力而勞損,繼而引發抽筋。糖尿病或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則會因神經損傷而抽筋。

  電解質紊亂:電解質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肌肉收縮與電解質息息相關。當體內的電解質失去平衡,肌肉就會異常收縮。可能的原因則有內分泌失調、甲狀腺機能異常和洗腎等。

  藥物:利尿劑會導致身體缺水及電解質異常,戒斷酒精跟突然停用一些鎮靜安眠的藥物可能會使得原本安定的神經變興奮,降膽固醇的藥可能導致肌肉發炎等,都可能影響。

  抽筋的解決辦法

  注意補水:注意補水,但是不要過量,水能起到放鬆神經、鬆弛肌肉、減少抽筋的作用。

  注意保暖:夜間入睡時選擇保暖的寢具,並將被褥拉鬆一些避免壓逼。運動時根據氣溫調整穿搭,並做好熱身運動及放鬆運動。

  適當運動:經常做足尖運動,可以有效促進下肢血液迴圈,避免夜間抽筋。

  方法:手扶桌椅,赤足腳尖著地並盡量將腳後跟抬起站立,持續10秒鐘後放下,數秒後再繼續,反覆進行10至15分鐘,早晚各1次。

  睡前泡腳:每天臨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浸泡雙腳,等到水涼了,再倒進熱水以保持水溫,浸泡時間15至20分鐘。

  合理補鈣:注意補充鈣質,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鈣劑。

  但有一種抽筋很危險,必須要注意:偶爾的一次抽筋不必太在意,緩一緩就好。但如果抽筋反覆出現,就要小心是不是被某些疾病盯上了!

  研究表明,經常腿抽筋的患者,尤其是夜間加重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這是因為人在休息或睡覺時,腿部血流減慢,代謝產物容易積聚。

  對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由於血管管腔變窄,血流更少,代謝產物更容易聚集,當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可能刺激肌肉收縮,引起腿抽筋。

  「可怕的是,動脈硬化其實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下肢血管更是全身血管的『視窗』,雖然不適症狀只表現在腿上,但它能對我們的心、腦等動脈血管起到提示作用。」

  據統計,臨床中有60%的下肢缺血人群都合併有冠心病、腦血管疾病。

  因此,建議經常出現夜間抽筋問題的老年人,及時就醫檢查下肢及心腦血管。

  所以,抽筋原因多,切勿忽視,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醫學文獻,必要時可諮詢相關專科建議,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